问题 | 小规模和个体的区别 |
释义 | 个体户是指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经核准登记后从事各类活动的个体劳动者。个体经营户是由个体户经营的单位,除农户外,生产资料归个体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由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和支配。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低于一定标准且会计核算不完善,无法按规定报送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会计核算不完善指无法正确核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 法律分析 个体户是指中国公民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餐饮业、服务业等活动的个体劳动者。由个体户来经营的单位成为个体经营户,指的是指除农户外,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占有和支配的一种经营单位。 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 所称会计核算不健全是指不能正确核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 拓展延伸 个体户和小规模纳税人的纳税制度比较 个体户和小规模纳税人是我国常见的两种纳税主体,它们在纳税制度上存在一些差异。个体户是指个人独资经营的企业,其纳税方式一般采用核定制度,即按照一定比例计算纳税额。而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不超过限定额的企业,其纳税方式一般采用简易征收制度,即按照销售额的一定比例计算纳税额。此外,个体户需要按月申报纳税,而小规模纳税人一般按季度申报纳税。因此,个体户和小规模纳税人的纳税制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在选择注册类型时需根据自身情况和纳税政策进行合理选择。 结语 个体户和小规模纳税人是我国常见的两种纳税主体,纳税制度上存在一些差异。个体户是指个人独资经营的企业,纳税方式一般采用核定制度。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不超过限定额的企业,纳税方式一般采用简易征收制度。个体户按月申报纳税,而小规模纳税人一般按季度申报纳税。企业在选择注册类型时需根据自身情况和纳税政策进行合理选择。 法律依据 《个体工商户条例》第二条 有经营能力的公民,依照本条例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为个体工商户。 个体工商户可以个人经营,也可以家庭经营。 个体工商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害。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