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儿童犯罪应对策略 |
释义 | 对12周岁以下儿童犯罪的免于刑事处罚,但监护人需承担监护不利责任及民事赔偿责任。量刑时需考虑犯罪事实、性质、危害程度,以及动机、初犯/惯犯、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悔罪、一贯表现等,以促进未成年犯罪改过自新。 法律分析 12周岁以下儿童犯罪的免于刑事处罚;但是监护人要承担相应的监护不利责任并且承担对儿童犯罪行为危害后果的民事赔偿责任。在对未成年人犯罪具体量刑时,不但要根据犯罪事实、犯罪性质和危害社会的程度,还要充分考虑其犯罪的动机、是否初犯、偶犯或者惯犯;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情况,以及犯罪后有无悔罪、一贯表现等情况,决定对其从轻还是减轻处罚,使判处的刑罚有利于未成年犯罪改过自新和健康成长。 拓展延伸 儿童犯罪的预防与干预措施 儿童犯罪的预防与干预措施是保护儿童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安全的重要任务。针对儿童犯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首先,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和育儿能力,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其次,加强学校教育,推行全面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此外,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儿童犯罪的认识和警惕,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保护儿童的氛围。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的儿童保护机制,加大对儿童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儿童的安全和权益得到有效保障。通过综合施策,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干预儿童犯罪,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结语 在对待12周岁以下儿童犯罪问题上,免除刑事处罚的同时,监护人应承担相应的监护不利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在量刑时,应全面考虑犯罪事实、性质和危害程度,以及犯罪动机、犯罪经历等因素,确保判罚有利于未成年人改过自新和健康成长。预防和干预儿童犯罪是我们的重要任务,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宣传和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我们可以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保护儿童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但是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同时应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进行管教。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