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怎样预防医疗纠纷 |
释义 | 预防当事人之间产生医疗纠纷的具体办法包括:国家方面,由有关部门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诊疗活动,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个人方面,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确立,在诊疗活动中应当以患者为中心,加强人文关怀,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恪守职业道德的原则;其他办法。 一、医疗事故名词解释 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机构以及其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活动的过程中,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还有诊疗、护理的相关规范、常规,以过失的方式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为了避免发生医疗事故,对患者一方造成重大的损失,医疗机构以及其中的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的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要遵守诊疗、护理的规范和常规,作为医者要恪守医疗服务的职业道德。医疗事故分为四个等级,如果造成患者死亡或者是重度残疾的,则属于一级医疗事故;如果导致患者中度残疾或者是器官组织出现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则构成二级医疗事故。 二、构成医疗事故的构成条件包括哪些 构成医疗事故需要四个条件:1.主体条件。构成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这里说的“医疗机构”是指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医务人员”是指依法取得执业资格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如医师和护士等,这些人员必须在医疗机构执业。2.要求医疗行为违反相关规定。这里的相关规定,指法律、法规、规章、规范等。既包括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也包括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自己的有关业务活动中应当掌握的相应规定。3.主观上由于过失,客观上造成了患者人身损害的后果。这里的“过失”,是指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为,意思是医务人员在主观上没有伤害患者的主观故意;此外,还要有给患者造成人身损害的后果。这是判断是否是医疗事故非常重要的一点。4.过失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第四个条件与前三个条件一样,也是判定是否是医疗事故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医疗事故的赔偿与什么有关? 医疗事故的赔偿与医疗事故等级;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等因素有关。医疗事故赔偿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后对患者进行的赔偿。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条 国家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诊疗活动,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预防、减少医疗纠纷。 第九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以患者为中心,加强人文关怀,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相关规范、常规,恪守职业道德。 医疗机构应当对其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相关规范、常规的培训,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第二十二条 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双方自愿协商; (二)申请人民调解; (三)申请行政调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