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班组合作协议有法律效应吗? |
释义 | 集体协议是维护劳动权益的有效手段,通过平等协商订立,可以纠正不公平、提高福利,调整劳动者利益,保护劳动者权益,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法律分析 集体协议在法律上又称之为集体合同,是维护自身劳动权益的一种合法而有效的手段。签订集体协议的主要意义在于:一是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单个劳动者处于弱势而不足以同用人单位相抗衡,集体协议能够纠正和防止劳动合同对于劳动者的过分不公平,使之比较公平合理,也使劳资双方在实力取得基本的平衡。二是许多在劳动合同中难以涉及的职工整体利益问题,可通过集体协议进行约定,如企业工资水平的确定、劳动条件的改善、集体福利的提高等。三是在劳动合同的有效期内,如果企业经营状况和社会经济形势等因素发生了较大变化,那么可以通过集体协议调整和保障劳动者的利益。四是实行集体协议制度,有利于从整体上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更好地保护劳动者个人的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一条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 第五十五条集体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 第五十六条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结语 集体协议,又称集体合同,是维护劳动权益的有效手段。它纠正劳动合同的不公平,确保劳资双方平衡。集体协议涉及职工整体利益,如工资、劳动条件、福利等,解决难以在个人合同中涉及的问题。在经营状况变化时,集体协议调整保障劳动者利益。它维护职工权益,调动积极性,法律依据为《劳动合同法》。工会可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违约责任,解决争议可申请仲裁、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一节 集体合同 第五十四条 【集体合同的报送和生效】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对当地本行业、本区域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17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八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不得从事与章程规定无关的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17修订):第五章 财务管理 第四十一条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其成员的交易、与利用其提供的服务的非成员的交易,应当分别核算。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