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妻子隐私泄露,能否报警? |
释义 | 侵犯他人隐私权是违法行为,对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受侵害的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排除妨碍和赔偿损失。侵犯隐私权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具有过错、违法行为的存在和损害结果发生。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法律分析 一、老公泄露老婆的个人隐私能报警吗 1、侵犯了老婆的个人隐私权,肯定属于违法行为。可根据情节,由公安机关给予罚款、拘留等治安管理处罚。单独就隐私权而言,刑法尚没有规定为犯罪,不属于犯罪行为; 2、对于侵犯他人隐私权,造成严重后果的,属于侵犯了老公的隐私权。受侵害的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隐私权】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二、侵犯隐私权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1、主观具有过错:侵害隐私权因属于一般侵权行为,要求行为人主观上须具有过错才能构成侵权责任,故意、过失在所不问,但过错形态影响侵权人法律责任轻重的承担问题; 2、违法行为的存在: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因直接违反法律规定抑或违反社会公德受到法律的否定评价,使得该行为具有违法性质。隐私权是绝对权,具有普遍的对世效力,要求任何不特定人负有不侵犯他人隐私的义务,违反这种义务进行的行为均被纳入侵犯隐私行为之列,除非有正当合法抗辩事由存在,通常这种侵害行为以作为形式表达,并不必以公开他人隐私为要件。结合行为类型的多样性与隐私内涵的发展性,基本可以概括为两类:侵扰私人空间的行为与侵害私人信息的行为; 3、损害结果发生:损害是侵权行为的结果,作为一种事实状态,主要有三种表现形态:财产损失、人格利益受损及精神痛苦。侵害隐私并不直接与财产利益挂钩,甚至有时根本没有财产利益受损,受冲击的往往是人格利益的损害,通常伴有精神痛苦,当然这并不否认隐私权遭受损害所导致的权利人经济上的损失。一般来讲,只要存在侵害法定权利的事实,即使侵害后果难以觉察或证明,即可构成侵权法中的损害。隐私权这种精神性人格权损害后果不易量化,受害人具体人格受损证明困难,但这点并不妨碍认定损害事实的存在。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个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隐私权。泄露个人隐私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虽然刑法尚未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但可以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对于受侵害的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排除妨碍并获得赔偿。侵犯隐私权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过错、违法行为的存在和损害结果的发生。侵害隐私权会导致人格利益受损和精神痛苦,并可能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因此,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隐私权,避免侵犯他人的个人隐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第一千零三十八条 信息处理者不得泄露或者篡改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未经自然人同意,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其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加工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篡改、丢失;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的,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告知自然人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第一千零三十九条 国家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法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于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自然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或者向他人非法提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一千零二十六条 认定行为人是否尽到前条第二项规定的合理核实义务,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内容来源的可信度; (二)对明显可能引发争议的内容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调查; (三)内容的时限性; (四)内容与公序良俗的关联性; (五)受害人名誉受贬损的可能性; (六)核实能力和核实成本。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