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p2p每个受害人都要报案吗 |
释义 | 近3年以来,P2P、私募、线下理财等集中暴雷,非法集资类案件频发。陈晓薇律师团队代理了很多投资人维权案件。通过我们专业的维权代理,我们将本来定性为非吸罪的案件变更为集资诈骗罪,让涉案人员受到应有的刑事处罚。我们和投资人一起,提供了大量财产线索,为投资人挽损奠定了基础。 而现实中,很多投资人不知道如何维权,有的通过信访、闹访等不正规方式盲目维权,很多人因为闹访冲击司法机关,被行政拘留。这种维权方式既简单粗暴,又会给自身及社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是众多维权途径中性价比最低、风险最大的一种维权方式。 有的投资人想通过单独民事诉讼方式来挽损。他们觉得民事途径可以查封、冻结、扣押被告人的财产,而且其他投资人都去刑事登记报案,唯独他通过民事途径,挽回投资损失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首先,非法集资案件中,投资人挽损的来源是什么? 1.涉案公司、企业结余的财产; 2.公安机关追缴的财产; 3.借款人、债务人偿还的财产; 4.嫌疑人、被告人及可能涉案人员退赃的财产。 了解了挽损来源,我们就会有的放矢。协助提供嫌疑人、被告人的财产线索,或者转移财产的线索。向非法集资公司的债务人催要债务,或者依法请求公安机关、检察院向债务人发催还借款告知。与办案机关协商出具谅解,让嫌疑人、被告人退赃,等等。 我们代理的案件中,还有查扣了一些不易保存的物品,申请办案机关现行拍卖、变卖以确保价值不减损。 其次,最新的法律及刑事政策对于投资人的损失是如何规定的? 2019年1月30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九条规定:“查封、扣押、冻结的涉案财物,一般应在诉讼终结后返还集资参与人。涉案财物不足全部返还的,按照集资参与人的集资额比例返还。退赔集资参与人的损失一般优先于其他民事债务以及罚金、没收财产的执行。” 可见,投资人的损失是优先于民事债务返还的。 第三,投资人能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维权呢? 法律明确了非法集资类案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案件,集资参与人是不能在刑事案件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 从上述最新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可以看出,在非法吸收工作存款犯罪中,投资人的损失是优先于民事债务返还,那么投资人通过报案确定自己投资人身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刑事诉讼中没有报案或者错过报案,那么可以在刑事案件结束后单独提起民事诉讼,但判决确定的债务即为民事债务,无法优先受偿。 众所周知,非吸类案件的挽损比例因每个案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有统计显示,从5%到65%的挽损比例都存在,但绝大多数都在20%及以下。 刑事案件判决后,判决文书中会提及,集资参与人按投资比例分配相关财产。主犯人员对全部的投资损失承担继续退赔的法律责任。 也就是说,如果刑事报案,大多数非吸案件中,投资人至少可以保障有5%-20%的挽损。 那么,我们再来看,提起民事诉讼的情况。单独提起民事诉讼必须在在刑事案件判决生效之后,没有挽损的情况下才能启动。也就是说,民事诉讼的提出,需要等的时间比较长。 民事诉讼即便胜诉,那么,因P2P平台的财产、被告人个人财产优先用于刑事案件的退赔,在民事案件中也几乎没有多余的可供执行的财产。后续,即便被告人刑满出狱,其所获的各种收入,也是优先于民事判决中的退赔。 所以,投资人还是优先报案,参与剩余财产、追缴财产以及退赃财产的按比例分配。 第四,在公安阶段错过了报案怎么办? 1.投资项目无法兑付,投资人应该第一时间通过公安机关报案。报案是,要准备好相关的合同、银行转账证明、投资证明等来证明自己投资人的合法地位,得到公安机关的确认。这样,在刑事案件结束后,所余的财产、债务人的还款等才能第一时间按比例受偿。 2.在公安阶段没有及时去报案登记也不要紧,可以在案件到了检察院、法院后去追加登记,追加登记也需要提供相关的合同、银行转账证明、投资证明等。在相关部门确认投资人身份之后,也可以在最终案件结束后得到按比例清偿。 3.如果上述程序都错过了,本案刑事案件已经结案,且财产已经分配完毕,那投资人是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程序来维权,这也是最后一道可以挽回损失的程序。这种情况下,财产已经分配完毕,哪怕拿到胜诉的民事判决,也可以说是一纸无用空文。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