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我国以央行票据为工具的冲销干预研究
释义
    摘要:通过分析指出了央行票据作为冲销工具的负面效应,即过高的冲销成本,对货币市场利率产生不利影响,调控方向与长期经济增长不协调,庞大的支票存量对其他债券将产生挤出效应等。因此,央行票据不能作为长期的冲销工具,但在短期内仍将存在。可以在对央行票据进行创新改革的同时,继续完善国债市场和外汇体制改革,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冲销工具以减少央行票据的负面效应。关键词:央行票据;冲销;公开市场操作1 我国央行票据货币冲销的现状分析1、1当前我国货币冲销压力较大从2000年到2007年的8年之间,我国国际收支一直呈现着“双顺差”格局,外汇储备规模也不断增加。截止至2008年6月份,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18088,28亿美元,仅仅短短6个月时间,外汇储备较2007年12月的15282,49亿美元就增加了2806亿美元,与2002年的外汇储备规模相当。外汇储备增长的直接结果是基础货币的过度投放(表1),央行面临的货币冲销压力不断增大。表1的数据分析表明,近年来,外汇占款的平均增长速度超过狭义货币供给(m1)的增长速度1倍以上。外汇冲销干预指数2003年为2,68,2004、2005年两年一直维持在3,74、3.00的高位。根据国际经验,该指数正常值介于0.5~1.5之间,如果指数超过3.0,则表明央行正承受过高的货币冲销压力,可能打乱正常的货币政策安排。1.2 央行票据发行规模持续扩大由于我国国债市场的规模不大,中央银行用以操作的国债数量不足以冲销货币供给的增加,因此从2003年开始,中央银行开始发行央行票据进行冲销,随着冲销压力的增加,央行票据的发行规模持续扩大。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央行票据63期,发行总额为7226.8亿元,年末余额为3376.8亿元。而到2008年6月,仅上半年就发行央行票据2.94万亿元,6月末余额已达4.24万亿元。从同期的市场债券发行情况来看,从2003年1月到2007年12月,央行票据的发行总额达到了126834.43亿元,占同期市场债券发行总额的56.63%。央行票据已经成为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行量和交易量最大的债权品种。1、3 央行票据有效对冲比率呈下降趋势自2003年开始发行央行票据以来,人民银行所发行的央行票据以1年以下的短期央行票据为主。据统计,从2004年1月到2006年6月所发行的央行票据以1年期和3个月期为主体,两者占总发行量的78%。为缓解央行票据集中到期投放流动性的压力,中国人民银行于2007年1月末重启3年期央行票据,较为深度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