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当事人是否知情? |
释义 | 派出所立案后会通知当事人,24小时内审查案件是否符合立案标准,如符合则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则制作《呈请不予立案报告书》并在3天内送达当事人。 法律分析 派出所立案后会让当事人知道。派出所在接受报案后会出具相应的回执给当事人以及相关主管部门,公安机关会在24小时内对受案案件进行审查,看其是否符合立案标准。如果符合立案标准,派出所会依法立案并通知当事人,如果该不符合立案标准,派出所也会制作《呈请不予立案报告书》,并在3天内将不予立案通知书送达当事人。 拓展延伸 当事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措施 当事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措施是指在法律体系中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确保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以保障弱势当事人的权益,加强对当事人的隐私保护,确保当事人的合法财产权益不受侵害,以及建立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等。这些措施旨在平衡诉讼双方的权益,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在法律程序中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 结语 根据以上描述,派出所在立案后会及时通知当事人,并根据案件情况进行审查。对于符合立案标准的案件,派出所将依法立案并通知当事人。对于不符合立案标准的案件,派出所将制作《呈请不予立案报告书》,并在3天内将不予立案通知书送达当事人。在法律体系中,还有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包括知情权、参与权、法律援助服务、隐私保护、财产权益保护以及争议解决机制等,以维护司法公正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2020修订):第四章 档案的利用和公布 第三十二条 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由国家授权的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公布;未经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公布。非国有企业、社会服务机构等单位和个人形成的档案,档案所有者有权公布。 公布档案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七章 审理和判决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六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公开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供公众查阅,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五章 证 据 第四十三条 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对未采纳的证据应当在裁判文书中说明理由。 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