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退休金主要和什么有关 |
释义 | 今年是我国首次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同步调整养老金待遇,养老金标准上调6.5%,但涨幅较前几年有所下降。调整水平考虑了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付能力、物价水平、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和社保基金承受能力等因素。养老金计算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 法律分析 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基本到位,全国1亿多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提高,部分地区还提高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今年是我国首次企业跟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同步调整养老金待遇,也是企业退休人员迎来的“12连调”。 退休养老金调整 2018年1月1日起,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上调6.5%,企业职工养老金迎来了“十二连调”,但上涨幅度较前几年10%的水平有所下降。 今年确定养老金调整水平,主要考虑以下五个因素。 第一,经济发展水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元,增长6.9%。 第二,财政的支付能力。去年全国一般性预算收入增长5.8%,中央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都比以前年度增幅要低”。 第三,物价水平。相关的城镇居民物价水平是1.4%,“比较温和”。 第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去年是7.4%。 第五,社保基金中养老基金本身的承受能力。胡*义说,近几年,虽然养老基金总的收入额还大于支出额,但是已经出现了收入增幅低于支付增幅的现象,“何况企业还在强烈的呼吁要降低税费”。 退休养老金如何计算 1、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 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 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1.2%。 结语 今年,我国调整了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了全国1亿多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部分地区还提高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这是企业退休人员迎来的12连调,也是我国首次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同步调整养老金待遇。调整水平考虑了经济发展、财政支付能力、物价水平、居民收入增幅以及社保基金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也有详细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五章 失 业 保 险 第四十五条 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五章 失 业 保 险 第四十七条 失业保险金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不得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章 失 业 保 险 第四十六条 失业人员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满一年不足五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二个月;累计缴费满五年不足十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八个月;累计缴费十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二十四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前次失业应当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