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乙肝拘役拘留所收吗 |
释义 | 触犯了法律那么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一般情况下,我们如果是被行政拘留了,那么除了可以保释的以外都是不可以免除行政拘留的。除了未成年人以及哺乳期的女性之外,其他想要免除行政拘留的应视其犯罪情节以及认罪态度来定。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免除的。生病不可以免除行政拘留,可以申请暂缓执行。 一、嫖娼罪判刑几年 嫖娼判刑具体分析如下: 1、嫖娼行为在我国被认为是违反治管理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但尚未构成犯罪,不会判刑,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2、如果当事人存在卖淫、嫖娼行为,可能面临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3、另外,如果当事人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会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嫖娼被处罚后是否会留下案底 嫖娼拘留不会留下案底,但会保存在公安部门的档案室中,如果涉及到写无犯罪记录,会被注明在上面。案底即犯罪记录,一般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嫖娼拘留是行政处罚,案底是刑事犯罪,必须法院判刑以后才会有案底。 二、卖淫嫖娼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嫖娼属于违法行为,但不是犯罪行为。一般情况下,嫖娼会被处五天以上十五天以下的行政拘留,并处五千元的罚款。如果是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嫖娼者,不会执行行政拘留。如果是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且初次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嫖娼者,不会被执行行政拘留,但是会被执行行政罚款。如果是七十周岁以上的嫖娼者,不会被行政拘留。如果嫖娼者不在以上的年龄段内,那么应该既被拘留,又要被罚款。 总而言之,嫖娼属于违法行为但并不是犯罪行为,嫖娼会受到治安处罚而非刑事处罚,嫖娼行为会受到拘留罚款等处罚,不会被判刑。 二、暂缓拘留期限是多久时间 行政拘留暂缓执行期限一般在十五天左右,因为行政复议的提出时间是15天,但如果涉及到还存在行政诉讼的情况,那么可以等到三个月后执行相关行政处罚,具体情况由司法由机关来进行认定。 被处罚人不服行政拘留处罚决定,申请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所以暂缓执行的前提是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等到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有结果了,才可以决定行政拘留是否执行。行政复议的期限为六十日,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行政诉讼一审的审理期限为三个月,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三、嫖娼被派出所抓了只罚款可以吗 嫖娼被派出所抓了只罚款不可以。具体如下: 1、嫖娼会被处五天以上十五天以下的行政拘留,并处五千元的罚款。如果是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嫖娼者,不会执行行政拘留; 2、如果是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且初次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嫖娼者,不会被执行行政拘留,但是会被执行行政罚款; 3、如果是七十周岁以上的嫖娼者,不会被行政拘留。 一、嫖娼的处罚包括: 1、有卖淫、嫖娼的行为,一般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2、如果情节较轻的,可以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3、如果行为人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二、构成嫖娼包括: 1、不特别的男女之间以金钱、财物为媒介发生的不正当关系的行为; 2、嫖娼行为是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妇女和嫖客之间的相互勾引,结识、讲价、支付、发生口淫、行为以及与此有关的行为都是嫖娼行为,应根据情节不同予以处罚。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百二十三条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被处罚人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申请之时起二十四小时内作出决定。公安机关认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不致发生社会危险,且被处罚人或者其近亲属提出符合条件的担保人,或者按每日行政拘留二百元的标准交纳保证金的,应当作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决定。对同一被处罚人,不得同时责令其提出保证人和交纳保证金。被处罚人已送达拘留所执行的,公安机关应当立即将暂缓执行行政拘留决定送达拘留所,拘留所应当立即释放被处罚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十二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第十三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 第十四条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 第十九条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一)情节特别轻微的;(二)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三)出于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四)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五)有立功表现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