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诉讼法开庭方式有哪些 |
释义 | 民事诉讼法开庭方式有: 1.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开庭审理是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的阶段。其方式主要是有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0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 2. 适用简易程序和和适用普通程序。根据《民事诉讼法》一百四十二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 民事诉讼法在开庭前如何进行调解 一般的民事诉讼开庭前调解,不仅起诉前调解,起诉后开庭前调解,开庭后还可以调解。即使到执行阶段,也能进行执行和解。案件进入二审程序,进入再审程序,还可以调解。 民事诉讼送达方式都有哪些 民事诉讼中的送达方式有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公告送达、公告送达。 民事诉讼后立案后多久开庭有哪些基本原则 民事诉讼立案后多久开庭没有具体的规定,一般是由法院自行确定,会在立案后通知当事人。 但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民事诉讼法的证据有哪些内容 民事诉讼法证据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 1、应迅速、及时地收集证据 2、注意证据的全面性 3、收集证据的进行不得有违法侵权等行为 民事诉讼二审要不要开庭,哪些情况不需要开庭 民事诉讼二审要开庭,第二审程序由当事人上诉而引起的。原审法院收到上诉状后,会将副本在5日内送达被上诉人,由此时间可推算对方是否上诉,当然也可以询问一下承办法官,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可能并非同一天收到判决书。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三百三十三条进一步明确以下四种情况,可以不开庭审理: (一)不服不予受理、管辖权异议和驳回起诉裁定的; (二)当事人提出的上诉请求明显不能成立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的; (四)原判决严重违反法定程序,需要发回重审的。 该内容由 曲兴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