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自什么时候开始实行 |
释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是一项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规定,于2019年3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旨在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是为了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长的河流——长江,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资源而制定的一项法律规定。长江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口数量的增加,长江流域面临着水污染、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于2018年12月26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19年3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该法规定了长江流域的保护范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水资源保护措施、河道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内容,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资源进行了全面保护和管理。同时,该法还规定了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并对长江流域的监督检查和投诉举报机制进行了明确。自长江保护法实施以来,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都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措施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和资源。多项措施逐步推进,包括加强污染治理、限制河道开发、推广节水措施等,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长江保护法实施以来,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有何具体的落实措施?为了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资源,自长江保护法实施以来,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都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一方面,各级政府加强了长江流域的环境治理工作,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如禁止新建超标准排污企业、建立环保信用评价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和个人也积极参与保护长江的行动,推广了各种生态环保科技和措施,例如建立河流生态保护站、种植树木、发起垃圾分类活动等。总之,长江保护法的实施,加强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引导和促进了全社会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共同关注和投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是为了保护中国第一大河流长江,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资源而制定的一项法律规定。自2019年3月1日开始实施以来,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都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加强了长江流域的环境治理工作,推广了各种生态环保科技和措施,引导和促进了全社会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共同关注和投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第四条 国家建立长江流域协调机制,统一指导、统筹协调长江保护工作,审议长江保护重大政策、重大规划,协调跨地区跨部门重大事项,督促检查长江保护重要工作的落实情况。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