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该咋分辨对方是否会敲诈
释义
    符合下列条件即可分辨为是敲诈:
    一、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威胁、要挟、恐吓等手段,实施了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
    二、敲诈勒索财物的数额达到较大标准,或实施了多次敲诈勒索行为的,即构成敲诈勒索罪。
    一、敲诈勒索罪如何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罪是指行为人实施敲诈勒索的行为,致使被害人陷入恐惧进而处分公私财物。从中可以看出敲诈勒索的实质就是行为人滥用自己的优势地位迫使被害人就范,并获取财物的行为。
    其关键因素有三:
    (1)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2)行为人客观上是否采取了威胁或要挟的方法;
    (3)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一、如何理解“非法占有目的”?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取得他人财物,要么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要么通过民事法律行为取得。因此,只要是没有法律依据或没有得到财物所有人允许,对他人财物实施的控制和管领的行为就属于非法占有。
    二、如何理解“采取威胁或要挟”?
    采取威胁或要挟,包括行为人以将要侵害被害人的人身、财产权利,或贬损声誉,迫使被害人就范,同时必须满足威胁的行为与交付财物之间具有因果关系。那么,敲诈勒索罪中行为人的“威胁”就应当和受害人主动提出要求而导致的“双方协商”相区别。“威胁或要挟”意在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通常是行为人主动采取的,具有主动性,体现主观恶性。
    三、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所谓社会危害性是一种现实的危害,是指在每一具体案件中,都有具体的社会危害内容和表现形式,因而,它成为我国刑事立法的依据。
    只要满足以上三点,就可以认定为敲诈勒索罪。
    二、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是否当场取得财物。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而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和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第二、适用的暴力胁迫等手段是否达到抑制被害人反抗的程度。如果达到了抑制被害人反抗的程度,当场取得财物的,则构成抢劫罪;如果达到了抑制被害人反抗的程度,但没有当场取得财物的,或是虽然没有达到足以抑制被害人反抗的程度,但通过对被害人实施心理施压,让被害人自己权衡后主动放弃反抗当场交出财物的,就是敲诈勒索罪。
    三、如果自己受到别人威胁怎么处理
    根据威胁恐吓程度的不同有两种处理方式。
    情节轻微的,不构成犯罪,建议注意人身安全的同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处理,公安机关有权对行为人处以最高10日的拘留和500元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行为人将涉嫌寻衅滋事罪或敲诈勒索罪等罪名,此时被害人有权撰写《刑事控告状》并搜集相关证据向当地公安机关提起刑事控告,争取达到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效果。
    寻衅滋事罪是指随意威胁、恐吓、辱骂和挑衅他人等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流氓行为,普通情节将被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威胁、要挟或恐吓等手段强迫他人交出财物的犯罪行为,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将被判处三年上下有期徒刑。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0: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