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缓刑前法官会怎样做
释义
    被判缓刑的,法院可以通知被告人所在单位。对于被判刑人,判决生效后,判决书是否可以送达被告人单位,法律没有硬性规定,可以送达,也可以不送达单位,但需要送达原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也可以进行社区矫正改造,将缓刑人员移交户籍地司法局执行。人民法院在判决前需要调查被告人对居住社区的影响,可以委托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查评估。
    一、缓刑多长时间报到一次
    缓刑是指,法院判的刑罚延期执行。判决生效之日起,必须在十天内到达户籍所在地或本地的司法行政机关报道并办理手续。在三天内到达指定社区进行考验期内的矫正。在缓刑期间,一般是一个月报到一次。如果罪犯不准时报到,司法行政机关将进行调查,然后把情况上报给法院。法院会取消逃避缓刑人员的考验期,然后执行原刑罚。
    二、判缓刑的情形有哪些?
    我国《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1)犯罪情节较轻;
    (2)有悔罪表现;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七十三条考验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缓刑是法律规定的刑罚方式的一种,判缓刑要符合必备和规定的条件,并要按照法定的流程来走。对于犯罪情节较为轻微、认罪态度好、对社会危害程度不大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从轻处罚适用缓刑的处罚规定。对于特殊弱势群体,法律优先适用缓刑,体现了我国法律以人为本的特点。
    法律依据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四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监狱对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罪犯,需要调查其对所居住社区影响的,可以委托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查评估。
    《社区矫正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缓刑、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假释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作出裁定:
    (一)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严重的;
    (二)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的;
    (三)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司法行政机关撤销缓刑、假释的建议书和人民法院的裁定书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 4: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