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不作为会带来什么后果? |
释义 | 报案、控告、举报需书面或口头提出,接受者应做笔录并由当事人签字或盖章。虽然事实可能有出入,但只要不捏造、伪造证据,仍需严格区分诬告。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应保障举报人及其亲属安全,举报人可选择保密身份。 法律分析 打了110不去做笔录的,报案的内容将不会被登记。如果报的是假案,办案单位可以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扰乱单位秩序对其进行处罚。报案、控告、举报可以用书面或者口头提出。接受口头报案、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写成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签名或者盖章。 法律客观: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一条 报案、控告、举报可以用书面或者口头提出。接受口头报案、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写成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签名或者盖章。 接受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向控告人、举报人说明诬告应负的法律责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即使控告、举报的事实有出入,甚至是错告的,也要和诬告严格加以区别。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如果不愿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报案、控告、举报的行为,应当为他保守秘密。 拓展延伸 不作为的后果:责任与损失 不作为的后果通常涉及到责任与损失。当一个人或组织选择不采取行动时,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在法律领域,不作为可能会使责任方面承担法律责任,例如违反法律规定或合同义务。此外,不作为还可能导致经济损失,例如错失商机、遭受财产损失或面临赔偿责任。此外,不作为还可能引发其他负面影响,如声誉损害、信任破裂和人际关系问题。因此,对于个人和组织而言,认识到不作为的后果是至关重要的,以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和不可逆转的损失。 结语 在法律领域,报案、控告、举报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报案、控告、举报可以书面或口头提出,并应当由工作人员记录成笔录,经确认后签名或盖章。对于虚假的报案,依法可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同时,工作人员还应向控告人、举报人明确诬告的法律责任。在此过程中,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以及保守秘密是必要的。不作为可能导致法律责任、经济损失和其他负面影响,因此,对于个人和组织而言,认识到不作为的后果至关重要,以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和不可逆转的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修正):第六章 经费保障 第四十八条 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义务教育捐赠,鼓励按照国家有关基金会管理的规定设立义务教育基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18修订):第四章 录 用 第二十三条 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前款规定录用公务员时,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对少数民族报考者予以适当照顾。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六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国家组织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