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校园欺凌是否属于语言攻击 |
释义 | 校园欺凌主要包括语言攻击,而语言欺凌在校园欺凌中占据重要比例。然而,人们往往忽视语言欺凌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其伤害更大且更隐蔽。语言欺凌不仅证明受害者的同伴关系不健康,还阻碍了孩子从健康的同伴关系中获取成长所需的能量,使其无法融入集体和社会。因此,语言欺凌对青少年造成的危害是最严重的。相关法律知识包括《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第四十二条和第四十三条。 法律分析 语言攻击算校园欺凌。 语言欺凌,在校园欺凌现象中占比不容忽视。但是,占比不小的语言欺凌,往往被大家忽视了。这些欺凌,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可能更大更具有隐蔽性。当语言欺凌发生时,一个群体,多次、长期的对一个人进行攻击,证明这个受害者的同伴交往是不健康的。而一个孩子的成长,恰恰需要从健全的同伴交往中获取能量,通过这种能量,将自己嵌入到集体和社会中。这是语言欺凌对青少年最严重的危害。 相关法律知识 《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九条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14周岁的人或者60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结语 语言攻击是校园欺凌的一种形式,但它往往被忽视。语言欺凌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可能更大且更隐蔽。持续针对一个人的群体攻击证明其同伴关系不健康。青少年的成长需要健全的同伴交往,通过这种交往获得能量并融入集体和社会。因此,语言欺凌对青少年的危害极为严重。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于侮辱、威胁、恐吓他人等行为,公安机关可以进行调解处理。情节较重的将受到拘留或罚款等处罚。殴打他人或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也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21修正):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二条 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