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中如何向法院起诉撤销合同 |
释义 | 写好诉状,到对方住所地法院起诉。自己无法搜集证据时,可以申请法院调查取证。《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 起诉形式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第一百二十一条 起诉状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第一百二十二条 先行调解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第一百二十三条 立案和受理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民法典中如何撤销合同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如果双方协商一致,则可以无条件撤销,如果有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等情况的,不利的一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合同。《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八条 【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 【受第三人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条 【以胁迫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一条 【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原告起诉撤销合同法院能否解除 原告起诉撤销合同对于符合撤销条件的合同,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对无效的合同撤销并解除合同。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1、基于重大误解定立的合同;2、以欺诈手段定立的合同;3、受第三人欺诈定立的合同;4、以胁迫手段定立的合同;5、显失公平的合同。 民法典中如何行使合同撤销权 《民法典》中行使合同撤销权的方式是: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法律其他规定等。 民法典中合同效力如何撤销 《民法典》中合同效力撤销的方式有协议撤销和法定撤销。协议撤销是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后撤销合同;法定撤销是出现法定可撤销情形后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撤销合同。例如: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中赠与合同如何撤销 《民法典》中赠与合同根据不同情形享有任意撤销权和法定撤销权。行使任意撤销权的情形是赠与财产权利未转移,但是,经过公证或具有公益性质的赠与不能行使任意撤销权。法定撤销权是具有以下情形能行使: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的;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法定其他情形。 该内容由 顾超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