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行政诉讼中,如何对证据进行质疑
释义
    一、是否有证据能力。证据能力又称证据资格或可采性。它是指证据作为定案依据时的性质。根据法律规定和原则,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必须具有相关性、合法性和真实性,即所谓的证据三性。证据的相关性,又称相关性,是指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存在法律联系。具有法律意义的联系有多种形式,如因果联系、条件联系、时间联系、空间联系等。一般来说,与案件有因果关系和条件关系的证据是一种重要的证据形式,定案证据中必须有以下两种证据或其中之一。如果当事人质证的证据明显与本案事实无关,法官可以在法庭上制止质证。但是,如前所述,关联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在实践中,其形式更加复杂。在质证中,当事人往往无法区分一个证据是否相关,法官可能很难立即判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慎重起见,法院应暂时认可证据的相关性,并允许当事人继续质证。进入认证程序后,法院应深入考察证据的相关性。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要求。证据的合法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手段的合法性。无论是正当行政程序还是正当司法程序,都要求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必须通过法律手段收集,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不能被接受。不符合法律规定表现形式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证据必须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这里的验证属实揭示了定案证据的核心属性,即真实性。所谓真实性,是指证据所反映的内容应当是真实的、客观的。所以,真实性叫真实性。
    2、是否有证明力和大小。所谓证明力,是指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程度。在确定证据是否具有上述三性的基础上,确认证据的证明力。如果证据不具备上述三性之一,则证据无证明力;如果证据符合上述三性,当事人还应质证每个证据的证明力。证明的大小主要通过比较每个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密切关系来确认。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九条
    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
    第四十三条
    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对未采纳的证据应当在裁判文书中说明理由。
    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8: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