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徇私枉法罪的概念是怎样的?
释义
    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使其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故意包庇不使其受追诉或在刑事审判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该罪侵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主体为司法工作人员,犯罪处以不同刑期。
    法律分析
    一、徇私枉法罪的概念是怎样的?
    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诉讼中徇私、徇情枉法的行为。该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司法工作人员,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该罪。刑法规定,犯该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徇私枉法罪的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的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对明知是没有犯罪事实或者其他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其他隐瞒事实、违反法律的手段,以追究刑事责任为目的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的;
    (2)对明知是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人,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其他隐瞒实事、违反法律的手段、故意包庇使其不受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的;
    (3)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其他隐瞒事实、违反法律的手段,故意使罪重的人受较轻的追诉,或者使罪轻的人受较重的追诉的;
    (4)在立案后,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其他隐瞒事实、违反法律的手段,应当采取强制措施而不采取强制措施,或者虽然采取强制措施,但中断侦查或者超过法定期限不采取任何措施,实际放任不管,以及违法撤销、变更强制措施,致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际脱离司法机关侦控的;
    (5)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出枉法判决、裁定,即有罪判无罪、无罪判有罪,或者重罪轻判、轻罪重判的;
    (6)其他徇私枉法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它是指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徇私枉法的行为。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办理案件应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之上,如果将无罪之后判为有罪或将有罪之人无罪释放,就会扰乱司法秩序,影响司法公正。徇私枉法罪的当事人会被处以五年以下刑期,情节严重的会加重处罚。
    结语
    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对明知是无罪的人使其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故意包庇不使其受追诉的行为。该罪侵犯的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主体为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罪的立案标准包括伪造、隐匿、毁灭证据,违反法律以达到追究刑事责任为目的,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出枉法判决等情形。徇私枉法罪的行为严重扰乱司法秩序,损害司法公正,对其当事人将面临刑事追责,最高可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八条 扰乱、冲击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依法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造成公共秩序混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十二条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青春期教育、心理关爱、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2: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