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是消费者的知情权? |
释义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即对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有权全面了解。然而,少数经营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妨碍消费者行使知情权,如不作明确答复、作虚假表示、发布虚假广告等。这些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等信息,以及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信息。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是维护公平交易的基础。 法律分析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简称为知情权。也就是说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对商品和服务的有关真实情况进行全面和充分地了解。 从商业道德上讲,诚实信用是交易双方应遵守的基本准则。它要求交易者意思表示真实,对与交易有关的情况不得隐瞒,不得作虚假的表示,以增加交易的透明度。只有这样才 能达到真正的平等交易。但在实践中,少数经营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妨碍消费者对商品和服 务的真实情况进行了解,主要表现为: ①在交易过程中,对消费者的询问置之不理或不作明确答复。经常可以看到的是,当消费者向营业员询问某商品的情况时,营业员或者白眼相待,不予理睬,或者一问三不知,使消费者得不到任何真实信息。 ②对商品和服务的有关情况根本不作表示和说明或者作虚假的表示和说明。近几年最为突出的是鞋类商品,“三无”(无 厂名、无厂址、无合格证)鞋充斥市场,导致消费者上当受骗,还有少数经营者为了引诱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对质量、价格、性能、用途、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作欺骗性的表示和说明,使消费者产生误解。 ③在利用广告宣传商品和服务时,制作发布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广告,使消费者在难辨真伪的情况下作出错误的选择,如有的广告使用超乎寻常的溢美之词,夸大商品的使用性能,消费者根据广告所买的商品与广告的宣传完全是两回事。上述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由于商品和服务的种类不同,消费者对此所要了解的侧重点也不同,而且由于消费者自身的消费知识结构不同,各自要了解的问题也不一样,这就带来知情权的差异性。但是,概括地讲,对于商品,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等有关情况;对于服务,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结语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即消费者有权全面了解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诚信是交易的基本准则,要求交易双方真实表示并增加交易透明度,以实现平等交易。然而,少数经营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妨碍消费者了解商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这种行为包括不回答消费者的询问、不提供真实说明或提供虚假信息、发布虚假广告等。这些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根据消费者所购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不同,他们有权了解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等相关情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二章 消费者的权利 第七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四章 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第三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采取措施,方便消费者提起诉讼。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起诉条件的消费者权益争议,必须受理,及时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三章 经营者的义务 第十七条 经营者应当听取消费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意见,接受消费者的监督。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