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司经营风险过大,超出股东投资的预期 |
释义 | 股东投资于公司,通常对公司的商业计划都有自己可以承受的预期,当商业计划的风险大大超过其预期时,股东就会产生退股的念头,从公司退出以便降低其投资风险。 一、公司上市的弊端 1、失去隐秘性 (1)一个公司因公开上市而在产生的种种变动中失去隐私权是最令人烦恼的。美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公开所有账目,包括最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给中层管理人员的红利,以及公司经营的计划和策略。虽然这些信息不需要包括公司运行的每一个细节,但凡是有可能影响投资者决定的信息都必须公开。这些信息在初步上市时就必须公开披露,并且此后也必须不断将公司的最新情况进行通报。 (2)失去隐密性的结果是公司此时可能不得不停止对有关人员支付红利或减薪,本来这些对于一家非上市公司来说是正常的,对上市公司来说则难以接受。 2、管理人员的灵活性受到限制 (1)公司一旦公开上市,那就意味着管理人员放弃了他们原先所享有的一部分行动自由。非上市公司一般可以自作主张,而上市公司的每一个步骤和计划都必须得到董事会同意,一些特殊事项甚至需要股东大会通过。 (2)股东通过公司效益、股票价格等等来衡量管理人员的成绩。这一压力会在某种程度上迫使管理人员过于注重短期效益,而不是长远利益。 3、上市后的风险 许多公开上市的股票的盈利没有预期的那么高,有的甚至由于种种原因狂跌。导致这些不如意的原因很可能是股票市场总体上不景气,或者是公司盈利不如预期,或者公众发现他们并没有真正有水平的专家在股票上市时为他们提供建议。股票上市及上市后的挫折会严重影响风险投资的回收利润,甚至使风险投资功亏一篑。因此在决定上市与否时,风险投资家和公司企业家会综合权衡其利弊。 二、股东退股需要什么手续 第一,公司经营风险过大,超出股东投资的预期。 第二,股东死亡。 第三,股东离异。 第四,小股东遭遇控股股东压榨。 资本多数决是有限公司股东会表决的一项基本原则,资本多数决虽然确立了资本民主主义,有利于鼓励投资。 但是资本多数决也往往被控股股东滥用,导致控股股东压榨小股东,攫取不当利益。 当小股东奋起反抗而没有效果时或者小股东不愿浪费太多的经济和时间时,逃离公司就成为其理性的选择。 第五,公司陷入僵局。 不可否认的是,有限公司成立伊始,各股东之间多数能团结和睦,公司表现出良好的人合性。 但是随后发展变化的情况往往会造成股东之间失和,当矛盾双方股东持股比例相等或者各自控制的董事人数对等时,公司就会陷入僵持状态中。僵持不是结果,最终会有一方股东选择离开。 第六,股东的出资面临法律强制执行。 第七,其他情形。如股东长期患病不能参加公司管理、股东乔迁异地或者国外而要求退出公司、股东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故急需资金等。 三、股权投资风险 (1)股权投资风险分类 1、股权投资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第一种是虚假出资的法律风险。 第二种是非货币财产出资的法律风险。 2、股权投资运营中的法律风险 第一种是参股而不控股的企业,其风险在于大股东一股独大。 第二种是 对于控股的企业,其风险在于内部人控制。 第三种是 各持50%股权的企业,其风险在于公司僵局。 3、股权投资退出的法律风险 股权投资退出的路径主要包括股权转让、清算、改制、破产。 公司法解释(二)中对于股东不履行清算义务作了明确规定。因负有清算义务的股东间系连带责任,故实际操作中,债权人倾向于把所有的股东都作为被告,故即使国有企业仅持有1%的股权,也可能会先承担100%的责任以及向其他股东追偿无着的风险。 4、境外投资的法律风险 近年来,不少企业由于对投资风险评估不足、投资行为偏离规范化操作、短期投机心理严重、人员管理体制上存在重大疏漏等因素,在境外投资中遭受了重大损失;同时因合同签订时考虑不足、相关凭证、合同保管不善等,在涉外诉讼、仲裁的败诉率也较高。 (2)股权投资风险属于什么风险级别? 金融机构按照股权投资的特征,通过识别、分析、判断、评估,股权投资风险级别为高风险。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