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拾得遗失物不当得利之间的差别 |
释义 |
法律分析: 很多法律书上对拾得遗失物和不当得利的关系处理含糊甚至错误,比如有的法律书上将似拾得遗失物作为不当得利之债的实现行为等等。本文将就拾得遗失物产生的债权债务和不当得利之债的关系小做分析。(简单分析,点到为止,不求面面俱到) 不当得利、侵权行为、无因管理等作为债的产生的原因规定在我国的民法中。其中的不当得利之债和拾得遗失物产生的债权债务颇有相似之处,再看不当得利的四个要件---一方获利、一方受损、获利和受损具有直接因果关系、获利没有合法依据,也很难找出两者的不同,以至产生混同。 拾得特定物 (一)对拾得遗失物的归属问题,我国采罗马法拾得人不取得拾得物所有权主义。即无论遗失人不慎的遗失物展转何处,所有人均不丧失其所有权。但因其已经丧失对物的占有,是一种受损失的状态,其不慎丧失是导致其利益受损的原因。 但是,拾得人拾得遗失物后,若不尽其招领公告等法定义务,拒不返还,则其拒不返还的行为构成遗失人受损的原因。同时其拒不返还的行为也构成对遗失人物权的侵犯。 此时,拾得遗失物产生的债权债务是侵权之债和不当得利之债的复合。遗失人得依物权请求权和债权请求权其一行使其权利。但因为物权请求权有优先适用性,故此时遗失人得依物权请求权行使其权利。造成损失的,还可以请求拾得人赔偿损失。 (二)若是拾得人在拾得遗失物后造成遗失物的灭失,则因标的物的灭失使所有人基于此标的物的所有权丧失,进儿无法再行使物权请求权,只能得依不当得利之债行使债权请求权(转卖而由善意第三人即时取得的情况)或得依侵权之债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 拾得种类物(以货币为例) 由于货币的持有者即为权利主体,故拾得人拾得货币即取得此货币的所有权,而遗失人自遗失时起业已丧失对此货币的所有权,只能依不当得利行使债权请求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八十五条 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
随便看 |
- 农村邻居堵路处理案例
- 偷盗20元怎么处理
- 房屋面积比实际面积小应该怎么办
- 房屋面积比实际面积小应该怎么办
- 捷信贷款公司受法律的保护吗
- 捷信贷款公司受法律的保护吗
- 出租房电闸烧坏了谁负责?
- 女方父亲坐牢,对军人结婚有政审影响吗
- 父亲坐过牢,离婚了,随母亲,儿子可以当兵吗
- 父亲坐过牢,离婚了,随母亲,儿子可以当兵吗
- 父亲坐过牢,离婚了,随母亲,儿子可以当兵吗
- 父亲20年前坐过牢 当兵政审能过吗
- 父亲坐过牢,离婚了,随母亲,儿子可以当兵吗
- 当兵父亲坐过牢影响政审吗
- 大学生当兵转士官政策
- 男方坐牢了女方可以提出离婚吗
- 军婚女方父亲正在服刑影响结婚吗
- 父亲坐过牢,离婚了,随母亲,儿子可以当兵吗
- 女方父亲坐过牢,可以和当兵的结婚吗
- 父亲判缓刑影响当兵政审吗
- 女方父亲被拘留对军人结婚政审影响
- 女方父亲坐过牢,可以和当兵的结婚吗
- 女方的父亲做过牢能不能和一个军人结婚,有什么影响
- 女方父亲坐牢能军婚吗
- 军婚政审女方父亲曾坐牢
- principal sovereignty
- principal's representative
- principal staff member
- principal thing
- principal to principal
- principal-to-principal business
- principal-to-principal transaction
- principle
- principle of abiding by recognized ethics of commerce
- principle of abstention
- principle of administration by law
- principle of administrative democracy
- principle of administrative openness
- principle of a legally prescribed punishment for a specified crime
- principle of assumed jurisdiction
- principle of authorizing Chinese lawyers as agent ad litum
- principle of bearing responsibility solely for one's own crime
- principle of centralized and unified issuance
- principle of collective self-reliance
- principle of combining punishment with education
- principle of common interest
- principle of compensation for the use of funds
- principle of comprehensiveness
- principle of conflict of obligations
- principle of consensus by the permanent members of the Security Counc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