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绑架罪的相关法律条款与解释 |
释义 | 绑架罪有三种行为: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劫持行为,以财物以外其他目的的劫持行为,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婴幼儿绑架行为。这些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法律分析 绑架罪有三种行为。 根据《刑法》第239条的规定,绑架罪的表现形式具体有以下三种: 1、以勒索财物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他人的行为;现实中常见的犯罪形式多为犯罪分子绑架他人实施控制后,向其近亲属索要财物的行为。 2、基于财物以外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如犯罪分子抢劫作案后,劫持人质,要求警方让其离开犯罪现场的行为。 3、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行为。主观表现为故意绑架他人作人质,威胁、要挟达到犯罪目的,这种犯罪目的,即是指向勒索财物,也有政治目的、个人目的或恐怖活动等目的,而如果以财物为目的的,必须是勒索财物的行为,也即强行索要财物的行为。其侵害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拓展延伸 绑架罪的构成要件及法律责任 绑架罪的构成要件及法律责任是指在刑法中,绑架罪是指以非法拘禁他人为手段,强行剥夺他人的自由,并以勒索、索要赎金、敲诈勒索等方式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犯罪行为。根据我国法律,绑架罪的构成要件包括:非法拘禁他人、剥夺他人自由、谋取不正当利益等。对于绑架罪的犯罪嫌疑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可能面临刑事追诉和刑罚的处罚。我国刑法对绑架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旨在保护人身自由和社会安全。绑架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应受到法律的严惩。 结语 绑架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第239条的规定,其表现形式包括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劫持行为、以其他目的的绑架行为以及偷盗婴幼儿的行为。绑架罪侵害了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对社会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我国法律对绑架罪有明确的构成要件和法律责任,并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刑事追诉和刑罚处罚。我们应当坚决打击绑架罪,维护人身自由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二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聚众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其他参与者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六十二条 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一条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非法剥夺、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者有伤害、侮辱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并有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又出卖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四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从轻处罚;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