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确定抄袭行为 |
释义 | 判定抄袭的标准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要看被剽窃的作品是否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其次,要考察剽窃者是否在使用他人作品时超出了“适当引用”的范围。关于“适当引用”的数量限制,我国《图书期刊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做了明确规定:对于非诗词类作品的引用,字数不得超过2500字或被引用作品的十分之一;同时,对于引用一个或多个人的作品,所引用的总量不得超过引用者本人创作作品总量的十分之一。 法律分析 判定抄袭有两个标准: 第一,被剽窃(抄袭)的作品是否依法受《著作权法》保护; 第二,剽窃(抄袭)者使用他人作品是否超出了“适当引用”的范围。 关于“适当引用”的数量界限,我国《图书期刊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明确规定: 1、引用非诗词类作品不得超过2500字或被引用作品的十分之一; 2、凡引用一人或多人的作品,所引用的总量不得超过本人创作作品总量的十分之一。 拓展延伸 抄袭定性标准及法律责任 抄袭定性标准及法律责任是指在学术、文学、艺术等领域中,当一个人未经授权或未注明引用来源而使用他人的作品、观点、研究成果等,被认定为抄袭行为。抄袭的定性标准通常包括是否存在实质性的相似度、是否存在未经授权的使用、是否存在剽窃他人创作成果等。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抄袭行为可能会导致法律责任,包括经济赔偿、名誉损害、学术处分等。因此,对于学生、学者、作家和艺术家等,了解抄袭的定性标准和法律责任是非常重要的,以避免侵权行为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语 抄袭行为的定性标准及法律责任对于学术、文学、艺术等领域至关重要。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和《图书期刊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判定抄袭需考虑作品是否受法律保护以及使用是否超出适当引用范围。了解抄袭的定性标准和法律责任,对学生、学者、作家和艺术家等来说至关重要,以维护自身权益并避免侵权行为。 法律依据 《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二)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三)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五)剽窃他人作品的;(六)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七)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八)未经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出租其作品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九)未经出版者许可,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的;(十)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播或者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或者录制其表演的;(十一)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的行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