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关于应征报名的提示
释义
    兵役登记的结论及相关管理
    适龄公民根据不同情况被归类为应征、缓征、免征、不征和拒征。兵役证是履行兵役义务的凭证,需要参加兵役登记和年度审核。适龄男性在就业、就学、出境和办理证件时需出示兵役证。如兵役证遗失,应及时申请补办。兵役登记时必须如实反映个人情况,不得隐瞒或作假。未经批准,应征公民不得出境。
    法律分析
    应征报名这个可以不填,如果填了的话,就证明自己比较迫切的当兵。
    兵役登记的结论
    (1)应征是指经兵役登记初步确定符合征集条件的适龄公民。
    (2)缓征是有其他特殊情况的适龄公民。
    (3)免征是指有严重生理缺陷或者残疾、有其他严重传染性疾病不宜征集的适龄公民。
    (4)不征是指被羁押或者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或者被判处徒刑、拘役、管制正在服刑的以及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适龄公民。
    (5)拒征是指经过教育仍拒绝参加兵役登记、领取兵役证或者被确定为符合征集条件而拒绝参加体格检查和应征入伍的适龄公民。
    (6)已征是指当年被征集入伍的对象。
    (7)转服预备役是指22周岁的适龄公民未被征集又符合服预备役条件的。
    (8)免服预备役是指22周岁的适龄公民未被征集又因身体原因不符合服预备役条件的。
    (9)不服预备役是指22周岁的适龄公民未被征集又不符合服预备役政治条件的。
    相关管理
    兵役证是适龄公民履行兵役义务资格的凭证,凡年龄在18至24周岁的男性适龄公民都应依法参加兵役登记、领取兵役证,接受兵役机关的兵役证年度审核。18至24周岁的男性适龄公民在就业(含临时就业)、就学、申请出境、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专业证件时应当向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出示兵役证,并接受查验。兵役证遗失时,应及时到发证机关申请补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适龄公民在履行兵役登记手续时必须如实反映本人的真实情况,不得隐瞒或者弄虚作假;当年经兵役机关登记确定的应征公民,在年度征兵工作结束前,未经市征兵办批准,不得出境。
    结语
    兵役登记的结论多种多样,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应征、缓征、免征、不征、拒征等不同类型适龄公民都有相应的管理规定。兵役证是履行兵役义务的凭证,必须依法参加兵役登记、领取兵役证,并接受兵役机关的审核。在就业、就学、申请出境、办理专业证件时,应当出示兵役证并接受查验。如遗失兵役证,应及时申请补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履行兵役登记手续时必须如实反映个人情况,不得隐瞒或弄虚作假。年度征兵工作结束前,未经批准不得出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修正):第六章 经费保障 第四十三条 学校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制定、调整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应当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低于国家标准的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修正):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一条 对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杂费的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 3: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