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2023年离婚后孩子的姓氏新规定来了! |
释义 | 离婚后孩子改姓的规定:父母不得因子女改姓而拒付抚育费,擅自改姓引纠纷应恢复原姓。子女可随父姓或母姓。民法典规定,自然人应随父姓或母姓,但可选择其他直系长辈血亲姓氏、扶养人姓氏或有正当理由。少数民族可遵从传统。变更姓名需满18周岁由本人申请,未满18周岁由本人或父母、收养人申请。 法律分析 离婚后,孩子改姓的规定如下:父母不得因子女变更姓氏而拒付子女抚育费。父或母一方擅自将子女姓氏改为继母或继父姓氏而引起纠纷的,应责令恢复原姓氏;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条规定,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择姓氏: (一)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 (二)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 (三)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 少数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第十八条 公民变更姓名,依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未满十八周岁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或者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二)十八周岁以上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拓展延伸 《离婚后孩子的姓氏新规定:保障亲子关系的法律变革》 近年来,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和家庭结构的多样化,离婚后孩子的姓氏问题备受关注。为了保障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权益,2023年出台了一项新规定。根据该规定,离婚后,孩子的姓氏将由父母共同协商决定,以最大限度地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利益。这一法律变革旨在消除传统观念对姓氏问题的束缚,确保离婚后孩子能够拥有与生俱来的权利和尊严。同时,该规定也为维护父母间的平等权利提供了法律支持,促进了离婚后家庭关系的和谐与稳定。通过这一新规定的实施,我们相信将能够为离婚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健康、平等的环境。 结语 离婚后,孩子姓氏问题的新规定旨在保障孩子的权益,尊重他们的意愿和利益。根据该规定,父母需共同协商决定孩子的姓氏,以确保他们拥有与生俱来的权利和尊严。同时,该规定也支持父母间的平等权利,促进离婚后家庭关系的和谐与稳定。这一法律变革的实施将为孩子提供更加健康、平等的成长环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收养 第三节 收养关系的解除 第一千一百一十七条 收养关系解除后,养子女与养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行消除,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自行恢复。但是,成年养子女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否恢复,可以协商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三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第五十二条 被宣告死亡的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其子女被他人依法收养的,在死亡宣告被撤销后,不得以未经本人同意为由主张收养行为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自然人 第二节 监护 第三十一条 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在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指定监护人。 依据本条第一款规定指定监护人前,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处于无人保护状态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或者民政部门担任临时监护人。 监护人被指定后,不得擅自变更;擅自变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监护人的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