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网络教育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未成年人在学习网上教育时,需要谨慎对待。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如何判断教育内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但是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和政策有所涉及。 法律依据: 1.《网络安全法》第九条:网络运营者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网络安全。 2.《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二条:未成年人在使用互联网时,有权依法获取信息和知识,同时应当学会辨别信息真伪,自觉抵制违法和不良信息。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规范中小学教育App应用的通知》:要求中小学教育APP应用具有真实、准确、权威、严谨、科学的特点,避免误导学生。 根据法律和政策,未成年人在网上学习时,应当对教育内容进行审慎评估,判断其真实性和可信度。可以参考以下几点进行判断: 1.来源可靠性。需要查看教育内容的来源机构或个人是否有资质和信誉,是否得到认可和授权。 2.内容质量。需要评估教育内容是否准确、科学、权威、严谨,是否符合学科的教育标准。 3.用户评价。需要查看其他用户对该教育内容的评价,是否有较高的评价和好评率。 总之,未成年人在网上学习时,需要谨慎对待教育内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同时养成辨别信息真伪、自觉抵制违法和不良信息的良好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