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揭示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的定义 |
释义 | 2019年新增罪名: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犯罪行为包括制作、散发相关资料、讲授、发布信息等。主观故意要求,过失不构成,对象是社会公共安全。 法律分析 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是一个2019年才新增加的罪名,是指年满16周岁的自然人,实施了宣扬恐怖主义或者主义的,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的行为。主要表现形式有:制作、散发有关的图书、音频和视频、讲授、发布有关信息等。本罪要求犯罪人主观方面是故意的,过失不构成,针对的对象是我们的社会公共安全。 拓展延伸 揭露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的危害:了解与应对的关键 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威胁,对社会稳定与人民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恐怖主义指的是使用暴力手段,以达到政治、宗教或意识形态目标的行为。极端主义则是对特定信仰或观念过度执着,以至于不容忍其他观点的倾向。这些行为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破坏社会秩序与和谐。 为了应对这一威胁,我们需要加强对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的了解与认识。这包括深入研究其根源、动机和运作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国际合作与法律框架。同时,我们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的认知,以便更好地识别和防范潜在威胁。 除了了解,应对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这包括强化安全防范,加强边境管控与情报分享,打击恐怖组织的资金来源,加强社区与宗教团体的合作,以及促进社会包容与经济发展。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法律制度的完善,确保对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的定义明确,并建立有效的司法机制,以便追究犯罪分子的责任。 总之,揭露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的危害,了解与应对的关键在于深入研究、宣传教育和综合施策。只有通过全球合作与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有效地应对这一威胁,维护社会的和平与安宁。 结语 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对社会稳定与人民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应对这一威胁,我们需要加强对其的了解与认识,包括研究根源、动机和运作方式,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其的认知。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强化安全防范、打击资金来源、加强合作与经济发展,并完善法律制度以追究犯罪分子的责任。只有通过全球合作与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有效地应对这一威胁,维护社会的和平与安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2018修正):第九章 法 律 责 任 第八十条 参与下列活动之一,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的; (二)制作、传播、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物品的; (三)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戴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服饰、标志的; (四)为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实施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活动提供信息、资金、物资、劳务、技术、场所等支持、协助、便利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2018修正):第三章 安 全 防 范 第二十八条 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对宣扬极端主义,利用极端主义危害公共安全、扰乱公共秩序、侵犯人身财产、妨害社会管理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公安机关发现极端主义活动的,应当责令立即停止,将有关人员强行带离现场并登记身份信息,对有关物品、资料予以收缴,对非法活动场所予以查封。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宣扬极端主义的物品、资料、信息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2018修正):第九章 法 律 责 任 第八十一条 利用极端主义,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强迫他人参加宗教活动,或者强迫他人向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提供财物或者劳务的; (二)以恐吓、骚扰等方式驱赶其他民族或者有其他信仰的人员离开居住地的; (三)以恐吓、骚扰等方式干涉他人与其他民族或者有其他信仰的人员交往、共同生活的; (四)以恐吓、骚扰等方式干涉他人生活习俗、方式和生产经营的; (五)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 (六)歪曲、诋毁国家政策、法律、行政法规,煽动、教唆抵制人民政府依法管理的; (七)煽动、胁迫群众损毁或者故意损毁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等国家法定证件以及人民币的; (八)煽动、胁迫他人以宗教仪式取代结婚、离婚登记的; (九)煽动、胁迫未成年人不接受义务教育的; (十)其他利用极端主义破坏国家法律制度实施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