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在建工程核算方法有哪些
释义
    一、取得有关工程或设备发票后,在建工程进行如下三级明细核算
    1.企业发包的在建工程,按合同规定向承包单位预付工程款时,均先在预付账款核算,待收到承包单位发票后,借:“在建工程-建筑工程-某工程”科目,贷记“预付账款”;尚未支付的工程款(含质保金),借:“在建工程-建筑工程-某工程”科目,贷记“应付账款”。
    2.企业自营的在建工程,应在各单项工程下设置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其他等三级明细。
    (1)领用工程物资,按实际成本,借记“在建工程-某工程-材料费”,贷记“工程物资”科目。
    (2)在建工程应负担的职工薪酬,借记“在建工程-某工程-人工费”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3)企业进行的技术改造工程,应于工程开始时将被改造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本科目,借记“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差额借记本科目。改造过程中发生的相关支出比照自营或发包基建工程的相关会计处理。
    (4)将需要安装设备交付承包单位进行安装时,应按设备的成本,借记“在建工程-在安装设备-某设备”(在安装设备),贷记“预付账款”科目。
    (5)企业在建工程相关的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勘察费、设计费、临时设施费、公证费、监理费及应负担的税费等,借记“在建工程-待摊支出-相关明细”,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未取得发票前一律在预付账款核算,待取得发票后转入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进行负荷联合试车发生的费用,借记本科目(待摊支出),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试车形成的产品或副产品对外销售或转为库存商品的,借记“银行存款”、“库存商品款”、“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待摊支出)。
    上述事项涉及增值税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6)在建工程完工时,已领出尚未使用的剩余物资办理退库手续,借记“工程物资”科目,贷记本科目。
    (7)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应计算分配待摊支出
    借:在建工程-建筑工程-某工程
    在建工程-安装工程-某安装工程
    在建工程-在安装设备-某设备
    贷:在建工程-待摊支出-具体明细;
    待摊支出的分配方法,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按实际分配率分配,整个项目的所有单项工程一次竣工的建设项目。
    实际分配率=累计发生的待摊支出÷(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在安装设备支出)×100%
    某工程应分配的待摊支出=该工程的建筑工程成本、安装工程成本和在安装设备的成本合计×分配率。
    (8)基建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企业应计算各项交付使用固定资产的成本,编制交付使用财产明细表。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成本,按下列内容计算:
    1.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成本,包括:建筑工程成本、应分摊的待摊支出。
    借:固定资产-主车间
    贷:在建工程-建筑工程-主车间
    2.动力设备和生产设备等固定资产成本,包括:需要安装设备的实际成本;安装工程成本;设备基础、支柱等建筑工程成本或砌筑锅炉的建筑工程成本;应分摊的待摊支出
    借:固定资产-生产用固定资产-主车间××设备
    贷:在建工程-安装工程-主车间××设备安装工程
    在建工程-在安装设备-主车间××设备
    3.确认固定资产的记账凭证应附工程或设备验收报告、决算报告、结算书、财产分配明细表等转资手续。
    二、在建工程预付款项的核算
    1.根据合同和工程进度预付工程款的,付款前应事先经过集团公司审批,进行如下三级明细核算。
    借:预付账款—工程款—××公司
    贷:银行存款
    凭证附件:合同、财务支出审批单、付款申请单、银行回单、对方收据
    2.根据合同预付设备款的,付款前应事先经过集团公司审批,进行如下三级明细核算。
    借:预付账款—设备款—××公司
    贷:银行存款
    凭证附件:合同、财务支出审批单、付款申请单、银行回单、对方收据
    三、需要通过在建工程核算的项目
    1.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基建工程、技术改造工程、改建、扩建、改良工程等发生的实际支出。
    2.需要安装的设备应先通过本科目核算,待达到使用状态后转入固定资产。企业购置的不需要安装可直接使用的设备,通过固定资产科目核算。
    3.固定资产发生符合资本化条件后续支出时由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核算。
    4.企业支付的土地款等征地费用,在“无形资产”核算。
    四、企业应当设置“在建工程其他支出备查簿”,专门登记基建项目发生的构成项目概算内容。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22: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