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车祸对方次要责任可以要求对方赔偿什么 |
释义 | 交通事故中,无责任方可以向责任方索赔全部损失,次要责任方只能索赔70-80%损失并承担其他损失方的20-30%赔偿责任。交通事故必须是车辆造成的,并发生在道路上。 法律分析 1、交通事故中如果是无责任方,则本方损失的所有法律支持范围内额度,均可向责任方索赔,且不需要承担责任方的损失赔偿。 2、如果是次要责任,则本方损失额度只能够索赔总损失额度70~80%,并且需要承担其他损失方的20~30%的赔偿责任。实际操作中还跟机动车交强险相关规定结合,机动车的责任方需要按交强险规定先行赔付,无责方也有相关无责赔付的额度规定。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途中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必须是车辆造成的。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没有车辆就不能构成交通事故,例如行人与行人在行进中发生碰撞的就不构成交通事故;是在道路上发生的。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拓展延伸 车祸责任分配:次要责任方是否需赔偿主要责任方? 在车祸责任分配中,次要责任方是否需要向主要责任方进行赔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法律的规定,责任的划分是基于各方在事故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责任程度来决定的。次要责任方通常是指在事故中承担部分责任的一方,而主要责任方则是承担较大责任的一方。根据具体情况,次要责任方可能需要向主要责任方进行赔偿,以弥补主要责任方因事故而遭受的损失。然而,赔偿的具体金额和方式需要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法律规定和相关证据来确定。因此,在具体案件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确定次要责任方是否需要向主要责任方进行赔偿。 结语 在车祸责任分配中,次要责任方是否需要向主要责任方进行赔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根据法律规定,责任划分基于各方角色和责任程度。赔偿金额和方式需根据具体情况、法律规定和证据确定。因此,在具体案件中,需要综合因素来确定次要责任方是否需要向主要责任方进行赔偿。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