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1、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主体是所有参加作战的军人。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一、抢夺国家机关印章罪既遂如何处罚 抢夺国家机关印章罪既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战时临阵脱逃罪既遂法院如何判? 战时临阵脱逃罪既遂法院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既遂法院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既遂法院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逃避参加战斗将会对作战造成危害结果,却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