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网络中的人身攻击是否违法 |
释义 | 网络诽谤构成犯罪需根据具体情节,若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会构成诽谤罪。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情节严重包括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一定数量、造成严重后果、曾受过行政处罚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被害人可向法院起诉,如提供证据困难,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 法律分析 通过网络对他人的声誉进行侵害的,会不会构成犯罪要依据具体的情节而定,如果情节严重,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就会构成诽谤罪。 相关法律规定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拓展延伸 网络中的人身攻击:法律保护与社会责任 网络中的人身攻击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对个人的尊严和权益造成伤害,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法律层面上,人身攻击行为通常涉及诽谤、侮辱、恶意传播等违法行为,这些行为违反了个人隐私权、名誉权等基本权益。因此,针对网络中的人身攻击,法律应当给予充分的保护。同时,社会也有责任共同参与,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网络人身攻击的认识,培养网络道德和公民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友善的网络环境。只有法律的保护与社会的责任相结合,才能有效应对网络中的人身攻击问题,维护个人权益和社会秩序的平衡。 结语 网络人身攻击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违反了个人的尊严和权益,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明确规定了诽谤罪的刑事责任。通过信息网络对他人声誉进行侵害,如果情节严重,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将构成诽谤罪。法律应当给予充分的保护,同时社会也有责任共同参与,提高公众对网络人身攻击的认识,培养网络道德和公民意识,共同营造健康友善的网络环境。只有法律的保护与社会的责任相结合,才能维护个人权益和社会秩序的平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五章 其他规定 第九十五条 本法所称重伤,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伤害: (一)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 (二)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机能的; (三)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修正):第三章 人身和人格权益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措施预防和制止对妇女的性骚扰: (一)制定禁止性骚扰的规章制度; (二)明确负责机构或者人员; (三)开展预防和制止性骚扰的教育培训活动; (四)采取必要的安全保卫措施; (五)设置投诉电话、信箱等,畅通投诉渠道; (六)建立和完善调查处置程序,及时处置纠纷并保护当事人隐私和个人信息; (七)支持、协助受害妇女依法维权,必要时为受害妇女提供心理疏导; (八)其他合理的预防和制止性骚扰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