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找律师时要注意的问题 |
释义 | 1、当事人的基础信息是否准确无误。 如多个当事人共同委托的案件,每一个当事人的信息是否齐全。律师作为被委托人只能对委托合同中列明委托当事人进行法律服务,双方均不可私自更改委托当事人。 2、律所的名称是否准确无误,是否是当事人希望委托的律师本人所在的律所。 可通过查阅律师的《律师执业证》来核实律所名称。 3、要核实委托合同中约定提供法律服务律师的具体姓名。 很多律所为了内部分工协作方便,常以“律所主任及其团队成员”的名义与当事人签约,而并非眼前的谈案律师。在实践中,这样的签约方式会导致律所内部发生人员变动时,律所可以任意更换办案律师且不违反合同约定,也就是说很可能会发生实际办案律师并不是当初谈案律师的情况。如果在更换律师的过程中交接不善,新办案律师不熟悉案件情况,很可能损害当事人的利益。 4、注意查看约定的委托事项。 以行政案件为例,常见的程序有政府信息公开、查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一审、二审和再审以及国家赔偿,律师只会在约定的委托事项范围中提供法律服务,并按此收费。“一揽子”、“包干儿”、“管到底”这些看似让你安心的字眼,其实才很可能是你维权路上的最大隐患。 5、确认律师费收费金额及付款方式。 律师委托合同体现的是建立在当事人与律师之间的一种法律关系,律师有按合同提供法律服务的义务,当事人同样有按合同支付律师费的义务。当事人如在律师不存在违约事由的情况下未能按照所约定的金额及付款方式支付律师费,会构成合同违约,可能面临被律所追究违约赔偿责任。 6、确认合同终止条款。 如在征地拆迁类案件中,常会列有“当事人签订《补偿安置协议》后本合同终止”的条款,这意味着在维权过程中当事人如果自行签订《补偿安置协议》,委托律师的合同就会终止,律师不再继续提供法律维权服务。看清合同的终止条款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在维权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行为,即便有律师,很多事情也吃不了“后悔药”。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