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财务不当得利的处理方式都有哪些? |
释义 | 财务不当得利的处理方式:受益人知情,应当返还其所得全部利益,即使其利益已不存在也应当返还;受益人不知情,其返还利益的范围仅以现存的利益为限,如利益不存在的,受益人不负返还义务。 一、不当得利的法律效力有哪些呢 不当得利的法律效力有: 1、不当得利债务发生后,不当得利人为债务人,有义务返还基于不当得利获得的利益; 2、不当得利债券的对象是返还所受利益的支付,因利益形式不同而在支付方式上存在差异; 3、不当得利的内容是受益人返还不当利益的义务和受害人要求返还不当得利的权利; 4、在不当得利债务中,债权人有权要求不当得利人返还不当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二、后来转错钱不还这算犯法吗 是否违法看情况,如果及时偿还不违法,如果拒返还违法。这属于不当得利,如拒不归还,有可能涉嫌侵占的违法犯罪行为。 《刑法》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利益。不当得利的法律事实发生以后,就在不当得利人与利益所有人(受害人)之间产生了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即利益所有人有权请求不当得利人返还不应得的利益,不当得利者有义务返还。这也就在双方之间产生一种债的关系。 在此行为之中,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受益人与受害人之间因此形成债的关系,受益人为债务人,受害人为债权人。 三、侵占罪与不当得利罪的区别有什么 侵占罪与不当得利罪的区别如下: 1、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依据,或者事后失去法律依据,被确认为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当承担返还的义务,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非法占有遗忘物或者埋藏物的行为; 2、性质,不当得利属于民事责任,侵占罪属于刑事责任; 3、获得不当得利不是因为受益人针对受害人的违法行为,而是因为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误解或过错。因此,受益人与受害人形成债务关系,受益人为债务人,受害人为债权人。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六条 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取得的利益已经不存在的,不承担返还该利益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七条 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