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认定标准 |
释义 | 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认定标准如下: 1、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法律上享有特殊的保护,主要包括: 1、监护制度:为保护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权利和利益,法律规定了监护制度。监护人应当为被监护人 财产等权利进行保护和管理。 2、限制权利: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能力受到限制,他们不能独立处理重要事务,例如签订合同、买卖财产 等。这些事务需要经过监护人的同意或者法院的批准方可进行。 3、受益人地位: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受益人,例如继承遗产、获得捐赠等。 4、法律救助: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民事诉讼中,有权获得法律援助,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成年人的限制行为能力由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被人民法院认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经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复的状况,认定该成年人恢复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