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如何应对潜在风险?
释义
    遇到非法集资诈骗,建议报警。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非法集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吸收资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满足一定条件,应当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根据刑法,涉及非法占有数额较大的集资诈骗可处以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刑罚。对于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刑罚将更加严厉。
    法律分析
    遇到非法集资怎么处理
    1、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非法集资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
    2、遭遇非法集资诈骗,建议报警;
    3、法律依据: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2)《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结语
    遇到非法集资,请及时报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非法集资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将受到刑法的惩处。对于非法集资诈骗,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数额较大的可处以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处以较长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处以较长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因此,面对非法集资,应当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电子商务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电子商务,是指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
    法律、行政法规对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金融类产品和服务,利用信息网络提供新闻信息、音视频节目、出版以及文化产品等内容方面的服务,不适用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四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八十七条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帐,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第一百九十七条 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库券或者国家发行的其他有价证券,进行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5:2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