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保护性隔离也称反向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或极易感染的病人,如严重烧伤、早产儿、白血病、脏器移植及免疫缺陷病人等。保护性隔离主要是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它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各种条件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也称反向隔离。具体的隔离要求为:1.患者安置于隔离单元内。2.接触患者前,应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工作人员及病人家属有呼吸道症状时应避免进入病房。3.接触患者前应严格按照“六步法”洗手,不提倡使用消毒液进行快速手部消毒。使用非手触式水龙头,无此设备,可用避污纸开关水龙头;洗手时间要求至少30秒;洗净后用干手纸干手。4.非层流病室内空气消毒使用医用空气净化消毒器。5.病房清洁工具如拖把、水桶、抹布等为专用工具。病室物表、地面、床单元每日使用500mg/L有效氯溶液清洁消毒。6.床单、被套、枕套、病员服等每日更换。棉被、毛毯、病员内衣每周更换1次。7.生活用品专人使用。8.严格禁止探视,做好规定陪护人员的宣教工作。9.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