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云南省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释义
    法律分析:
    第一篇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云南贡献。
    第一章 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面对我省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实现较快增长、民生福祉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为我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时期,其巨大成就可概括为:取得两个决定性成就、一个重大战略成果,实现五个历史性突破。
    取得两个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8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150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挪穷窝”、“斩穷根”,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十三五”规划确定的28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绝大多数已经完成或超额完成。全省一半人口实现在城镇居住。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取得一个重大战略成果: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打好省外、境外疫情输入阻击战和湖北、咸宁驰援战,较早实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双清零”,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发展。采取有力措施实施边境防控,坚决守住祖国西南大门,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云南贡献。
    实现五个历史性突破:
    ——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经济总量跃上2万亿元台阶,“十三五”期间,全省经济总量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增速位居全国前列。经济总量位次前移5位,排位从“十二五”末的第23位提升到了第18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债务率大幅下降。
    ——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历史性突破。服务业撑起全省经济总量半壁江山。工业发展的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工业结构转变为烟草和能源两大支柱产业双驱动。经济增长动力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变为消费和投资双拉动。八大重点产业和世界一流“三张牌”发展势头强劲。电力装机突破1亿千瓦大关,中石油云南1300万吨/年炼油项目建成投产。绿色铝、绿色硅等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电力发展告别“水电弃水”时代,省内用电规模首次超过外送规模,绿色能源强省正在形成。“一部手机”系列成为行业标杆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由瓶颈制约向基本适应的根本性转变。以沪昆、南昆高铁开通为标志,我省进入高铁时代。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建设成效显著,16个州市、110个县市区实现高速公路通车,“十三五”新增高速公路里程5000公里,是我省“十二五”末通车总里程的1.25倍。怒江美丽公路主线建成通车。滇中引水工程全线开工。建成投产10座巨型、大型水电站,是我省历史上投产大型电站最多的5年。中缅油气管道建成运营,告别缺油少气时代。全省实现4G网络全覆盖。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九大高原湖泊实现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彻底转变,洱海水质下滑趋势得到了根本性遏制,实现水质稳定向好,全湖水质连续两年实现7个月类;滇池水质持续改善,草海水质连续两年稳定在类,为30年来最好水平;我省劣类水质湖泊由“十二五”末的4个减少到1个。森林覆盖率达到65.04%。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8.8%,空气质量指标连续3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社会民生补短板实现历史性突破。控辍保学实现动态稳定,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15%,129个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云南大学入选全国首批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启动实施并加速推进,我省入列全国8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省份,滇东北、曲靖、滇南、滇西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全面开工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2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县、市、区以上全覆盖。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正确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紧紧围绕“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要求,准确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四个突出特点”,不忘初心、牢记嘱托、不负韶华、奋力拼搏的结果!
    同时,对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云南欠发达的基本省情仍然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仍然突出,我省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业农村、城镇化、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短板仍然明显,支撑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仍然不牢固,主要表现在:发展方式仍然粗放,制造业产业层次偏低,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缓慢;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不强,城镇化水平不高,高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尚未形成;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短板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开放水平、市场化程度不高;地区差距、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艰巨繁重,基本公共服务仍然薄弱,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尚不稳固,各类风险隐患易发多发,适应边疆民族地区特点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度体系尚未健全。以上问题短板,需要我们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全力破解、尽快补齐。
    第二节 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从国际形势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从国内形势看,虽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但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
    从省内形势看,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有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指明的前进方向,有“十三五”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历届省委、省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有全省各族人民在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中凝聚起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些都是推动我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和最强保障。
    未来的发展,要更加自觉地在“两个大局”下辨大势、找方向,深刻认识和把握危机共生、危中蕴机、危可转机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不管外部环境和发展预期如何变、困难挑战有多大,都要保持克难攻坚、锐意进取的劲头不变,以“不变”应“万变”,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一定能够化危为机、逆势而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良好开局,实现全省高质量发展。
    第三节 深化省情内涵认识
    深刻把握新时代云南“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的省情特点,深化省情新内涵认识,找准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坐标方位、使命担当。
    深刻把握“边疆”新内涵。云南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我省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今天的云南不再是边缘地区和开放“末梢”,而是我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大通道,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点,今天的“边疆”,不再是偏远、封闭的代名词,而是充满生机、活力迸发的开放前沿。
    深刻把握“民族”新内涵。经过漫长的民族迁徙和变迁,千百年来形成了云南各民族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的格局,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近年来,我省把党的民族政策与云南实际紧密结合,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极大改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长期落后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云南特点、时代特征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生动地诠释了“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新时代民族内涵。
    深刻把握“山区”新内涵。受地理条件限制,云南大部分山区曾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全面进步,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我省山区发展翻天覆地、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现在山区宜人的气候、优美的生态环境、有机生态的特色农产品、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等,已成为巨大的发展优势,绿水青山成为各族人民致富的金山银山。
    深刻把握“美丽”新内涵。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宜人气候是我省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最宝贵财富。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云南的山山水水,云南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生态环境更美了,云岭大地好山好水好空气的美誉度持续提升,“美丽云南、世界花园”已成为云南的靓丽名片。
    法律依据: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一篇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云南贡献。
    第一章 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面对我省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实现较快增长、民生福祉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为我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时期,其巨大成就可概括为:取得两个决定性成就、一个重大战略成果,实现五个历史性突破。
    取得两个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8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150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挪穷窝”、“斩穷根”,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十三五”规划确定的28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绝大多数已经完成或超额完成。全省一半人口实现在城镇居住。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取得一个重大战略成果: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打好省外、境外疫情输入阻击战和湖北、咸宁驰援战,较早实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双清零”,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发展。采取有力措施实施边境防控,坚决守住祖国西南大门,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云南贡献。
    实现五个历史性突破:
    ——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经济总量跃上2万亿元台阶,“十三五”期间,全省经济总量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增速位居全国前列。经济总量位次前移5位,排位从“十二五”末的第23位提升到了第18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债务率大幅下降。
    ——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历史性突破。服务业撑起全省经济总量半壁江山。工业发展的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工业结构转变为烟草和能源两大支柱产业双驱动。经济增长动力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变为消费和投资双拉动。八大重点产业和世界一流“三张牌”发展势头强劲。电力装机突破1亿千瓦大关,中石油云南1300万吨/年炼油项目建成投产。绿色铝、绿色硅等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电力发展告别“水电弃水”时代,省内用电规模首次超过外送规模,绿色能源强省正在形成。“一部手机”系列成为行业标杆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由瓶颈制约向基本适应的根本性转变。以沪昆、南昆高铁开通为标志,我省进入高铁时代。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建设成效显著,16个州市、110个县市区实现高速公路通车,“十三五”新增高速公路里程5000公里,是我省“十二五”末通车总里程的1.25倍。怒江美丽公路主线建成通车。滇中引水工程全线开工。建成投产10座巨型、大型水电站,是我省历史上投产大型电站最多的5年。中缅油气管道建成运营,告别缺油少气时代。全省实现4G网络全覆盖。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九大高原湖泊实现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彻底转变,洱海水质下滑趋势得到了根本性遏制,实现水质稳定向好,全湖水质连续两年实现7个月类;滇池水质持续改善,草海水质连续两年稳定在类,为30年来最好水平;我省劣类水质湖泊由“十二五”末的4个减少到1个。森林覆盖率达到65.04%。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8.8%,空气质量指标连续3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社会民生补短板实现历史性突破。控辍保学实现动态稳定,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15%,129个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云南大学入选全国首批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启动实施并加速推进,我省入列全国8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省份,滇东北、曲靖、滇南、滇西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全面开工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2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县、市、区以上全覆盖。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正确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紧紧围绕“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要求,准确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四个突出特点”,不忘初心、牢记嘱托、不负韶华、奋力拼搏的结果!
    同时,对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云南欠发达的基本省情仍然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仍然突出,我省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业农村、城镇化、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短板仍然明显,支撑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仍然不牢固,主要表现在:发展方式仍然粗放,制造业产业层次偏低,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缓慢;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不强,城镇化水平不高,高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尚未形成;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短板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开放水平、市场化程度不高;地区差距、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艰巨繁重,基本公共服务仍然薄弱,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尚不稳固,各类风险隐患易发多发,适应边疆民族地区特点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度体系尚未健全。以上问题短板,需要我们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全力破解、尽快补齐。
    第二节 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从国际形势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从国内形势看,虽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但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
    从省内形势看,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有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指明的前进方向,有“十三五”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历届省委、省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有全省各族人民在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中凝聚起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些都是推动我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和最强保障。
    未来的发展,要更加自觉地在“两个大局”下辨大势、找方向,深刻认识和把握危机共生、危中蕴机、危可转机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不管外部环境和发展预期如何变、困难挑战有多大,都要保持克难攻坚、锐意进取的劲头不变,以“不变”应“万变”,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一定能够化危为机、逆势而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良好开局,实现全省高质量发展。
    第三节 深化省情内涵认识
    深刻把握新时代云南“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的省情特点,深化省情新内涵认识,找准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坐标方位、使命担当。
    深刻把握“边疆”新内涵。云南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我省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今天的云南不再是边缘地区和开放“末梢”,而是我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大通道,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点,今天的“边疆”,不再是偏远、封闭的代名词,而是充满生机、活力迸发的开放前沿。
    深刻把握“民族”新内涵。经过漫长的民族迁徙和变迁,千百年来形成了云南各民族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的格局,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近年来,我省把党的民族政策与云南实际紧密结合,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极大改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长期落后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云南特点、时代特征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生动地诠释了“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新时代民族内涵。
    深刻把握“山区”新内涵。受地理条件限制,云南大部分山区曾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全面进步,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我省山区发展翻天覆地、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现在山区宜人的气候、优美的生态环境、有机生态的特色农产品、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等,已成为巨大的发展优势,绿水青山成为各族人民致富的金山银山。
    深刻把握“美丽”新内涵。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宜人气候是我省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最宝贵财富。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云南的山山水水,云南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生态环境更美了,云岭大地好山好水好空气的美誉度持续提升,“美丽云南、世界花园”已成为云南的靓丽名片。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