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身份证是哪年开始启用的 |
释义 | 自1984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是一种用于证明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公民身份的文件。第一代居民身份证于1984年开始发放。公民在年满16周岁后的三个月内,应向其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16周岁的公民则由监护人代为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由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在居民常住户口所在地签发。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时,需填写《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并提供居民户口簿作为交验材料。 法律分析 身份证是1984开始实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是用于证明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身份证明文件。 在1984年开始颁发第一代居民身份证。 公民应当自年满十六周岁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 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由监护人代为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 居民身份证由居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签发。 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应当填写《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交验居民户口簿。 拓展延伸 身份证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身份证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的身份标识制度。然而,现代身份证的概念和实践始于20世纪。最早的身份证制度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法国,当时引入了一种身份证明文件,用于区分公民和非公民。随后,许多国家纷纷效仿,陆续推出了自己的身份证制度。 在中国,身份证的实行始于1951年,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暂行条例》。此后,身份证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完善,包括增加个人信息、引入电子芯片等技术创新。如今,身份证已成为公民身份识别的重要工具,用于办理各种社会事务、证明身份和享受公民权益。 身份证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制度的完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身份证可能会进一步演变,融入更多的生物识别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提高安全性和便捷性。身份证的历史演变和发展是一个与社会、技术和法律紧密相连的进程,为公民提供了更好的身份认同和权益保障。 结语 身份证的历史演变和发展是一个与社会、技术和法律紧密相连的进程,为公民提供了更好的身份认同和权益保障。从1984年开始实行的第一代居民身份证到如今的电子身份证,身份证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完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身份证可能会进一步演变,融入更多的生物识别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提高安全性和便捷性。身份证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制度的完善,为公民提供了更好的身份认同和权益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 (二)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 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和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予以收缴。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居民身份证的; (二)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的; (三)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九条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泄露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居民身份证记载的公民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单位有前款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有前两款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八条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本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所列行为之一,从事犯罪活动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