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中关于老公死后公婆争夺孩子抚养权的条款是什么? |
释义 | 丈夫死后,婆婆不能抢走孩子的抚养权。根据法律规定,孩子的抚养权归父母,除非母亲无力抚养或存在法定事由,否则爷爷奶奶无权争取抚养权。祖父母有义务抚养未成年孙子女,但只有在父母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的情况下才能担任监护人。根据民法典,未满两周岁的子女由母亲直接抚养,父亲死亡时抚养权归母亲。离婚后,父母仍有抚养和教育权利,除非父母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其他人才能担任监护人。 法律分析 老公死后公婆争孩子的抚养权,婆婆能抢走孩子的抚养权吗。老公死后公婆争孩子的抚养权的话,作为妈妈可以不同意的,婆婆也不能抢走孩子的抚养权,因为从法律上来说,公婆一般是没有权利争抚养权的,孩子的法定抚养权归孩子的父母,虽然孩子的爸爸没了,但孩子的妈妈还在,是可以抚养孩子的,除非孩子的妈妈无力抚养或者有其他法定事由的才可以,否则孩子的爷爷奶奶不能直接要求争取孩子的抚养权。而且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四条规定,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者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根据民法典,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其父亲死亡,抚养权首先应当归孩子的母亲。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祖父母才能担任监护人。 丈夫死了老人没有权争夺孩子抚养权,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只有在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情况下,法律才规定可以由其他有监护责任的人担任监护人。 拓展延伸 民法典中关于离婚后父母争夺孩子抚养权的条款是什么? 根据民法典相关条款,离婚后父母争夺孩子抚养权的情况下,法律明确规定了一系列原则和程序。根据我国法律,首先,法院会以保护孩子的最佳利益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双方父母的抚养能力、家庭环境、亲子关系等因素作出判断。其次,对于未满10周岁的孩子,法院倾向于保持亲子关系的连续性,通常会判决由一方担任主要抚养人,另一方享有探望权。而对于已满10周岁的孩子,法院会更多地听取孩子的意见,并根据孩子的意愿、成熟度和实际情况作出决定。最后,无论是哪一方获得抚养权,另一方都有义务支付抚养费,以保障孩子的生活和教育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条款可能因地区而异,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确切的法律信息。 结语 根据上述情况,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孩子的抚养权首先归属于其母亲。除非母亲无力抚养或存在其他法定事由,否则祖父母没有直接争取孩子抚养权的权利。对于父母已故或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孩子,祖父母有抚养的义务。在离婚情况下,父母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法院在判决孩子抚养权时,会以保护孩子的最佳利益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双方父母的抚养能力、家庭环境等因素。无论哪一方获得抚养权,另一方都有支付抚养费的义务。具体情况可能因地区而异,请咨询专业律师获取准确的法律信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六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第二十七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第一千零五十八条夫妻双方平等享有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共同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第一千零七十四条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 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者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第一千零七十五条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有扶养的义务。 由兄、姐扶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弟、妹,对于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