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2023有房贷的夫妻离婚程序
释义
    夫妻离婚程序:有房贷的夫妻可以通过协议离婚或诉讼离婚解决财产分割问题。协议离婚时,双方可以协商处理房屋所有权和贷款问题。公证处可办理协议书公证,确保贷款人继续还款并将房产过户给对方。民政局备案的离婚协议需公证才具法律效力。诉讼离婚需经法院调解,如调解无效可准予离婚。离婚原因包括重婚、家庭暴力、恶习等。失踪宣告或法院不准离婚后再次提起离婚诉讼可准予离婚。
    法律分析
    有房贷的夫妻离婚程序是什么
    离婚有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有房贷的夫妻离婚,可以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协商解决离婚后财产分割问题。如果无法协商解决,可以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就离婚后财产分割问题一起请求法院作出判决,最后等待法院的判决即可。
    在双方离婚的时候,双方可以就房屋的所有权进行协商处理,房屋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房屋归一方所有,并由该方继续还贷,给另一方首付部分和婚后还贷部分,以及该部分的增值一半的补偿。不能变更贷款人。所以房产证不可以更名。银行不会同意你们变更贷款人的。
    因为贷款中的房产无法变更产权,也无法变更贷款人,为了日后能过正常过户,以及防止日后纠纷,现行的做法是:你们夫妻带着身份证户口簿房产证结婚证到公证处办理协议书公证(也可以离婚后带离婚证办理),约定房产归你所有承担贷款的义务也归你,离婚后男方就此不能再主张任何权利具体经济情况双方协商注明,男方有义务配合女方在贷款还清后办理过户手续。这个协议书可以请求公证处代为拟定,这样你就可以在法律的保护下,以贷款人的名义继续还款(只要能保证还款,银行是不会干涉的),然后贷款还清后,可以凭借公证的协议书去办理过户登记手续。当然为了防止日后房产部门要求男方出面而男方不出面配合,也可同时让男方办理委托书公证,委托你信任的人到时协助你按照协议书内容将房产过户给你。
    虽然民政局备案的离婚协议也具有法律效力,但相关行政部门不能直接认定,所以还是需要公证的协议书才可以。
    《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协议离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诉讼离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结语
    有房贷的夫妻离婚,可选择协议离婚或诉讼离婚。协议离婚可通过签订协议解决财产分割,并向法院申请判决。如无法协商解决,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请求法院裁决财产分割。离婚时,双方可协商处理房屋所有权,归属一方继续还贷,给予另一方首付及婚后还贷部分以及增值的补偿。贷款人不能变更,房产证不可更名。公证处办理协议书公证,确保贷款人名义还款,贷款还清后办理过户手续。离婚协议需公证,民政局备案的协议不具法律效力。诉讼离婚需调解,如调解无效,可准予离婚,具体情形详见《民法典》。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家庭关系 第一节 夫妻关系 第一千零六十五条 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一章 赠与合同 第六百六十六条 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第五百四十七条 债权人转让债权的,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但是该从权利专属于债权人自身的除外。
    受让人取得从权利不因该从权利未办理转移登记手续或者未转移占有而受到影响。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3:2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