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法律与道德的界限
释义
    精神病患者离婚需通过诉讼方式,不能协议离婚。精神病患者结婚需具备民事行为能力,但对于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应综合考虑其能力和意愿。精神病人离婚后子女的抚养问题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一般情况下由有能力的配偶抚养,或由精神病人的监护人代为抚育。
    法律分析
    一、精神病患者能不能离婚
    精神病患者能离婚,但是由于精神病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也就不能通过在民政部门办理协议离婚的方式进行离婚,只能通过诉讼方式离婚。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诉讼离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二、精神病患者可以结婚吗
    结婚属于当事人设立民事权利义务的民事行为,男女双方必须具备充分的民事行为能力。故完全丧失辨认自己行为的能力的重型精神病人,不能结婚。至于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能否结婚的问题比较复杂,从尊重、保护精神病人权益角度考虑,如果当事人基本上能够判断结婚的法律意义并能正确表达意愿,其监护人亦同意的,应准予结婚,反之则不应准许。
    三、精神病人离婚孩子怎样办
    看具体情况定。在审判实践中,与精神病人离婚后,一般在精神病人配偶有能力的情况下,法院会判子女归配偶抚养。在精神病人的法定代理人(监护人)有能力并愿意承担该精神病人的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责任,且征得配偶同意的情况下,也可以要精神病人的监护人代精神病人对其子女进行抚育。
    结语
    根据我国《民法典》相关规定,精神病患者可以通过诉讼方式离婚。对于精神病人的婚姻问题,需要考虑其民事行为能力。完全丧失辨认自己行为能力的重型精神病人不能结婚,而对于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需综合考虑其能力和意愿,并征得监护人同意后方可结婚。至于精神病人离婚后子女的抚养问题,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一般情况下会考虑将子女归配偶抚养,但若精神病人的监护人有能力且愿意承担抚养责任,并得到配偶同意,也可以由监护人代为抚育。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一章 总 则 第十一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发挥科技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推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三条 公共文化服务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应当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支持优秀公共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 17:5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