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储蓄条例的法律法规 |
释义 | 《储蓄管理条例》保护个人储蓄权益,规定储蓄机构必须遵循自愿存取、利息支付、保密原则,储户有权复核利息支付,储蓄机构负有保密责任,争议时需依法办理过户手续,违规侵犯储户权益应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分析 ,于1992年12月11日发布的《储蓄管理条例》对公民个人储蓄的保护作了下列规定:第五条国家保护个人合法储蓄存款的所有权及其他合法权益,鼓励个人参加储蓄。储蓄机构办理储蓄业务,必须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第十四条储蓄机构应当保护储蓄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支付,不得违反规定拒绝支付储蓄存款本金和利息。第二十八条储户认为储蓄存款利息支付有错误时,有权向经办的储蓄机构申请复核;经办的储蓄机构应当及时受理、复核。”第三十二条储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储户的储蓄情况负有保密责任。储蓄机构不代任何单位和个人查询、冻结或者划拨储蓄存款,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三十三条储蓄存款的所有权发生争议,涉及办理过户的,储蓄机构依据人民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或者调解书办理过户手续。第三十七条储蓄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侵犯储户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拓展延伸 储蓄条例的法律法规:保护储户权益的法律框架 《储蓄条例的法律法规:保护储户权益的法律框架》是指针对储蓄业务所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旨在确保储户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这些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储蓄条例、银行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储蓄条例规定了储蓄业务的基本原则、储户权利义务、利率计算方法等内容,旨在维护储户的合法权益。同时,银行法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也为储户提供了法律保障,规范了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保护储户的利益不受侵害。这些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保护储户权益的法律框架,为储户提供了法律保护和救济途径,促进了储蓄业务的健康发展。 结语 《储蓄条例的法律法规:保护储户权益的法律框架》的发布,为保护个人储蓄权益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依照该条例,国家保护个人储蓄存款的所有权及其他合法权益,鼓励个人参与储蓄。储蓄机构必须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办理业务。同时,储户享有复核储蓄存款利息支付的权利,并且储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保密责任。任何违反规定侵犯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都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此外,储蓄条例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保护储户权益的法律框架,为储户提供了法律保护和救济途径,促进了储蓄业务的健康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2015修正):第三章 对存款人的保护 第二十九条 商业银行办理个人储蓄存款业务,应当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 对个人储蓄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冻结、扣划,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2015修正):第三章 对存款人的保护 第三十条 对单位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查询,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冻结、扣划,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2015修正):第三章 对存款人的保护 第三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当保证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支付,不得拖延、拒绝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