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
释义 | 1.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搜索个人信息,汇集成册,并按照一定的价格出售给需要购买的人; 2.旅馆住宿、保险公司投保、租赁公司、银行办证、电信、移动、联通、房地产、邮政部门等需要身份证件实名登记的部门、场所,个别人员利用登记的便利条件,泄露客户个人信息; 3.个别违规打字店、复印店利用复印、打字之便,将个人信息资料存档留底,装订成册,对外出售; 4.借各种“问卷调查”之名,窃取群众个人信息,他们宣称只要在“调查问卷表”上填写详细联系方式、收入情况、信用卡情况等内容,以及简单的“勾挑式”调查,就能获得不等奖次的奖品,以此诱使群众填写个人信息; 5.在抽奖券的正副页上填写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可能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6.在购买电子产品、车辆等物品时,在的商家填写非正规的“售后服务单”被人利用了个人信息; 7.超市、商场通过向群众邮寄免费资申办会员卡时掌握到的群众信息,通过个别人向外泄露。 一、如何界定“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 最高法公布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典型案例中,有一起为五人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出售个人户籍、车辆档案、手机定位、个人征信、旅馆住宿等各类公民个人信息的广告,寻找客户并获利,最终被判刑。 实践中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尚存争议,这次发布的司法解释予以明确规定:刑法相关规定中的“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颜*昆表示,这样的规定是基于全面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现实需要。“对于例举以外的个人信息,当然还有很多,司法实践中要根据司法解释规定,把握‘公民个人信息’的要件特征,准确作出判断。” 刑法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此,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规定,向特定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通过信息网络或者其他途径发布公民个人信息的,应当认定为刑法规定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将合法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向他人提供的,也属于“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二、手机号码泄露个人信息的解决方法 1、平时在办理银行卡、网上注册、购买汽车等。 骚扰电话很多是因为你在某个网站注册不小心泄漏了自己的号码,尤其是一些购物网站。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泄露信息。 对策:不要随意用自己的手机号注册一些购物等网站。 2、随意填写街头问卷调查。 经常在街上会碰到需要填写调查问卷的人,填到最后别人都会要求你留下联系方式。如果你留了正确号码,就该犯愁了,每天会接到很多不同人的来电。 对策:填写街头问卷调查,不要随意填写真实手机号码。 3、快递包裹单。 每次收到快递时,很多人都直接把印有姓名及电话的物流带直接扔掉,这也是导致我们个人信息泄露出去的一种方式。 对策:收到的包裹单一定要把个人信息涂抹掉再丢弃。 4、卖掉的旧手机。 卖掉旧手机时我们会格式化手机,但其实删除数据通过一些技术是可以复原的。如甲在删除数据后将旧手机卖给手机贩子,没想到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恢复了手机里的信息,通过之前银行的验证短信或亲友的短信,发现了他的银行卡账号等信息,从网银中转走了10余万元钱。 对策:卖掉旧手机前,使用专用软件清除手机数据。 5、除了以上方法,在手机安装一款安全软件很有必要,这些安全应用都具备帮助拦截各类骚扰功能。手机收到骚扰电话,手机会显示该号码已被万人标记过的“广告推销”,不用再为陌生骚扰来电多费口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