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监督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
释义 | 行政监督的主旨是限制行政权力、督促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员,主体包括内部和外部监督者,是一种依法实行的法定行为,旨在监察和督导行政人员的遵纪守法情况。 法律分析 1.行政监督的实质在于对行政权力运用的限制和对行政管理机构与人员的督促,2.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管理机构和行政管理人员及其行政管理活动,3.行政监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既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主体,也包括行政机关外部的监督主体,4.行政监督是一种依法实行的法定行为。党、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是行政监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被监督的对象,称为行政相对方,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其内容是相对方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执行决定、命令的情况。其目的是,监察和督导国家公共政策执行机关工作人员及国家公务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遵纪守法情况。 拓展延伸 行政监督的重要性及实施方式 行政监督是维护行政机关合法行使权力的重要手段,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行政监督通过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公民权益。同时,行政监督也有助于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提高行政效能。实施行政监督的方式包括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多种形式,其中内部监督由行政机关自身进行,外部监督由其他行政机关或独立机构负责,社会监督则是通过舆论、公众参与等方式实现。综上所述,行政监督的重要性在于保障行政机关的合法行使职权,维护公共利益,而实施方式则多样化,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手段,以确保监督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结语 行政监督是对行政权力的限制和对行政管理的督促,其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保障公民权益。行政监督主体广泛,包括行政机关内部和外部的监督主体。行政监督是一种依法实行的法定行为,党、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是主体,被监督的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监督通过多种形式实施,包括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等。行政监督的重要性在于保障行政机关的合法行使职权,维护公共利益。为确保有效性和全面性,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手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第四条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