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当事人可以自行撤销合同,无需法院介入;若存在争议,权利人可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合同。根据《民法典》第147、148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或欺诈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或受欺诈方有权申请撤销。 法律分析 如果当事人均同意撤销合同的,不需要向法院起诉;当事人对撤销合同有争议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法律客观: 《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拓展延伸 法律争议解决:何时应寻求法院介入? 当涉及到法律争议解决时,寻求法院介入是在某些情况下必要的。当双方无法就争议达成一致,或者无法通过谈判、调解等方式解决争议时,寻求法院介入可以提供公正的第三方裁决。法院具有权威性和法律约束力,能够确保争议的公正解决。此外,涉及重大法律问题、涉及财产权益或人身安全的争议,也通常需要法院介入。然而,寻求法院介入也需要考虑时间、费用和精力等因素。因此,在决定是否寻求法院介入时,应综合考虑争议的性质、争议双方的意愿以及其他替代解决方案的可行性。最终,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决策。 结语 当事人对于撤销合同的意见存在争议时,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和第一百四十八条的规定,权利人可以选择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起诉讼,以请求撤销合同。法院作为公正的第三方,具有权威性和法律约束力,能够确保争议的公正解决。然而,在决定是否寻求法院介入时,还需要综合考虑争议的性质、双方的意愿以及其他解决方案的可行性。最终,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决策。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章 特别程序 第二节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第三百三十五条 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应当审查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被害人是否自愿和解,是否符合规定的条件。 公安机关审查时,应当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并记录在案;必要时,可以听取双方当事人亲属、当地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人员以及其他了解案件情况的相关人员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五节 逮 捕 第一百三十六条 被监视居住人违反监视居住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请批准逮捕: (一)涉嫌故意实施新的犯罪行为的; (二)实施毁灭、伪造证据或者干扰证人作证、串供行为,足以影响侦查工作正常进行的; (三)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四)企图自杀、逃跑,逃避侦查的; (五)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情节严重的,或者两次以上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的; (六)未经批准,擅自会见他人或者通信,情节严重的,或者两次以上未经批准,擅自会见他人或者通信的; (七)经传讯无正当理由不到案,情节严重的,或者经两次以上传讯不到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