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
释义
    生态环境执法机构应充分运用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平台进行非现场检查,分析企业历史数据、污染物排放曲线、运行工况等综合因素,初判企业是否存在数据异常,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一步现场执法检查。
    一、《办法》适用于以下活动中涉及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
    (一)依法开展的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
    (二)监管执法涉及的环境监测;
    (三)政府购买的环境监测服务或者委托开展的环境监测;
    (四)企事业单位依法开展或者委托开展的自行监测;
    (五)依照法律、法规开展的其他环境监测行为。
    二、导致监测数据失真的行为
    (一)未经批准部门同意,擅自停运、变更、增减环境监测点位或者故意改变环境监测点位属性的;
    (二)采取人工遮挡、堵塞和喷淋等方式,干扰采样口或周围局部环境的;
    (三)人为操纵、干预或者破坏排污单位生产工况、污染源净化设施,使生产或污染状况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四)稀释排放或者旁路排放,或者将部分或全部污染物不经规范的排污口排放,逃避自动监控设施监控的;
    (五)破坏、损毁监测设备站房、通讯线路、信息采集传输设备、视频设备、电力设备、空调、风机、采样泵、采样管线、监控仪器或仪表以及其他监测监控或辅助设施的;
    (六)故意更换、隐匿、遗弃监测样品或者通过稀释、吸附、吸收、过滤、改变样品保存条件等方式改变监测样品性质的;
    (七)故意漏检关键项目或者无正当理由故意改动关键项目的监测方法的;
    (八)故意改动、干扰仪器设备的环境条件或运行状态或者删除、修改、增加、干扰监测设备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或者人为使用试剂、标样干扰仪器的;
    (九)未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自动监测设备暗藏可通过特殊代码、组合按键、远程登录、遥控、模拟等方式进入不公开的操作界面对自动监测设备的参数和监测数据进行秘密修改的;
    (十)故意不真实记录或者选择性记录原始数据的;
    (十一)篡改、销毁原始记录,或者不按规范传输原始数据的;
    (十二)对原始数据进行不合理修约、取舍,或者有选择性评价监测数据、出具监测报告或者发布结果,以至评价结论失真的;
    (十三)擅自修改数据的;
    (十四)其他涉嫌篡改监测数据的情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九条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保荐、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提供与证券发行相关的虚假的资产评估、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保荐等证明文件,情节特别严重的;
    (二)提供与重大资产交易相关的虚假的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等证明文件,情节特别严重的;
    (三)在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工程、项目中提供虚假的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证明文件,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
    【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有前款行为,同时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构成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第一款规定的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出具的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5: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