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利用网络信息诽谤怎么处理
释义
    进行警告或者是直接向相关部门进行控告,通过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国家逐渐强化网络信息管理,一个重要指向就是打击网络谣言。要知道,网络不是世外桃源,更不是法外之地,必须有道德和法治护航。以往对网络谣言多是治安处罚,如今法律已将网络谣言入刑,明确构成犯罪的应该追究刑事责任,不仅为公安执法提供了法律依据,也对执法行为进行了规范,既能提高网民的守法意识,也对不法分子形成强大威慑。例如,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可以定罪。2015年11月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
    (九),进一步加大了对网络谣言的惩治力度,明确将利用网络编造、传播虚假信息以及利用网络实施犯罪行为入刑。在打击网络谣言方面,完善立法的脚步一直未停歇,法律的惩治力度越来越强。实践证明,只有强化对网络谣言的打击,才能保证权威、准确、健康的信息更有市场,更能抵达民众心间,而不再被网络谣言所裹挟。相关法律规定: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三)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
    (二)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
    (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千万不要以为在微信上没人知道你的身份就能为所欲为了,无论线上线下,遵纪守法、谨言慎行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1: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