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认定假币罪? |
释义 | 本文主旨为:持有、使用伪造货币数额较大构成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上必须为故意,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客观上表现为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 法律分析 符合以下要件构成持有、使用假币罪: 1、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 2、主观要件:在主观上必须为故意; 3、客体要件: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 4、客观要件:在客观上表现为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 拓展延伸 刑事法如何界定假币罪? 刑事法对于假币罪的界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根据刑法第170条,制造、出售、传播假币的行为属于犯罪,构成假币罪。刑事法界定假币罪的关键在于判断行为是否构成制造、出售、传播假币,以及是否具备故意、目的明确等主观要素。法院在审理假币罪案件时,通常会考虑证据链的完整性、假币的制作工艺、数量、流通路径等因素,以确定被告人是否犯罪。此外,根据刑法第171条,持有假币知情不报的行为也可能构成犯罪。因此,刑事法对于假币罪的界定包括制造、出售、传播假币行为以及持有假币知情不报的行为。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假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体要件和客观要件。刑事法界定假币罪的关键在于判断行为是否构成制造、出售、传播假币,并考虑证据链的完整性、假币的制作工艺、数量、流通路径等因素。同时,持有假币知情不报的行为也可能构成犯罪。律师编辑将根据这些规定和要素,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和支持。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 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