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行政系统外部监督有哪六个?
释义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和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
    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包括:
    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
    2、政党的监督。包括中共和民主党派对政府的监督。
    3、司法机关的监督。我国司法监督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运用独立的审判权和检察权监督行政权力。
    4、人民政协的监督。
    5、社会与公民的监督。社会团体的监督。社会团体主要指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青联以及各种协会等。群众自治性组织的监督。
    我国在基层普遍设立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其基本方式是批评、建议、检举、控告和申诉。
    社会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影响面广、震慑力强、迅速及时,一旦与其他监督机构相配合,将产生巨大的效应。
    6、立法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律赋予的权限,在创制法律、法规过程中,为保证法律、法规与宪法不相抵触,保证法律、法规的客观公正,保障立法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建立的制约监督机制。
    7、司法监督。我国司法机关法律肩负着从法律的角度对行政机关进行监督的责任。由司法机关负责实施的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称为司法监督。
    8、政党监督。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这就意味着除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外,还有参政议政的民主党派。各民主党派在组织上都是独立的,享有平等的政治自由和法律地位。此外,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共产党的监督职责,这也是党对国家的领导权的体现,也是实现领导权的有力保证。
    9、社会监督。是指公民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是保持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人地位、保持人民对政府的最终控制的手段。作为自下而上的监督,社会监督直接体现了国家主权在民的原则。
    10、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披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具有覆盖大、影响大、公共性强等优势。
    法律依据:根据《宪法》第三条: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根据《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45:23